跳至主要内容

听说《联共 共产国际与中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CSv7GiO8A

该书只是说了概况。 细节还不准确。 例如布尔主义传入中国,是从伊尔库茨克传入,不是莫斯科。 五四那天,没有骚乱,就是纵火,更没有攻击军警。 我的问题是,这位老师,他懂中文吗?繁体中文报刊资料,看得懂吗?谢谢 有缘的加我


米德教授的中文很好。他可以用汉语主持学术讨论会,阅读更没有问题。西方有一套发达的汉语/中文教育体系。我见过学了不到三年汉语的人,汉语说得和我差不多的人。但阅读能力如何,就不知道了。

京港周世华文史之旅
谢谢您的回复。 我根据您的描述,疑惑他对五四的了解,是通用版的浮皮潦草。并不了解五四策动的几大线索。留日学生,北大学生,俄国力量,反段力量等等。 因为他说学生意外于东交民巷只有美国使馆接收学生请愿书。事实是,使馆区封闭了。提到五四骚乱,攻击军警,我没看到任何其他证据。

所要查看的回复
賴子聊書
 @京港周世华文史之旅  谢谢观看 (或者收听)我一年多前的节目,还听得这么仔细。 这部书不是关于五四运动的专著,而且是关于中国在1919年发展方向的书。有关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抗议的细节,只是米德展示自己立论的陪衬,目的是让这部学术著作变得生动。这部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把五四抗议是极少数的学生的暴力行动,与文革和六四联系起来,展现了中国学生运动从少数人激进、到多数人激进、再到多数人和平的过程(而政府则是相反)。 关于使馆区封闭的问题。那天是封闭了,但美国使馆接受了学生的抗议书。 那天的骚乱, 是学生烧了赵家楼了,打伤了两名中国外交官。攻击军警的问题,是当晚(或者次日)在逮捕放火的学生时发生的。 有关五四运动的经曲著作是Zhou, Cezong 所著的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 (1960). 米德书中关系五四那天的细节,应来自这部书。
收起
2004年出版,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拉拉 米德:苦涩的革命:中国与世界的争斗。【提要】革命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大的特征。在這部書裏,牛津大學教授拉納 •米德詳細回顧的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發生的學生抗議活動以及其原因和影響,把由五四運動開始的中國革命(由中國國民黨人和共產黨人發動和領導的革命的總稱)的新時期,放在世界近現代歷史的大潮中考察,認為中國革命的思想淵源是欧洲啟蒙運動,但中國的革命者被啟蒙運動自由、平等、博愛的表現所迷惑,而沒有註意到啟蒙運動的前提是多元主義,而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沒有多元主義的傳統。 這一缺失極大地限制了中國後來的發展。作者還認為:中國在1919年有三個可能的發展方向:一是自由民主主義;二是接受日本的主導,進行政治經濟改革,與日本結成緊密的政治-經濟共同體;三是進行布爾什維克式的社會革命,建立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國家。1949年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就是這三種思想碰撞的最終結果。這一勝利不是動蕩歲月的結束,而是苦澀的革命進入了新的階段,但中國人民在這個過程中汲取了經驗教訓,21世紀的革命因此不會象20世纪的革命那麽”苦澀“。 《賴子聊書》:立足北美,回眸華夏,談書論道,承接地氣,向往天籟 賴小剛:戰爭研究學碩士,歷史學博士;代表作:”China’s Arctic Policy and its Impacts on Canada’s Arctic Security” (中國的北極政策及其對加拿大北極安全的影響), Canadian Naval Review (《加拿大海軍評論》), 2019年;A Springboard to Victory: The Growth of Chinese Communist Military and Financial Strength in Shandong Province, 1937-1945 (Brill, 2011) (《通向勝利的跳板:中共在山東軍事與財政力量的成長,193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登陸戰》(知識出版社 1995年);《托洛茨基與蘇俄紅軍的建立》, 載於《世界歷史》1988年 赖小刚目前在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政治系和女王大学历史系任教。中国现代史是他的研究领域之一。 《賴子聊書》的Twitter為:@laiziliaoshu

賴子聊書
有关布尔什维克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可参阅薛衔天所著的《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


 您介绍的这批书在香港不容易看到。

我在前几天节目《读张国焘回忆录的分析与分享》里,刚谈罗易为何将苏共政治局电报给汪精卫阅读。
这批资料是从1922年开始?
我想请教:
1.那1920年春,维经斯基一行5人来中国组织共产党,除了杨明斋,那另外几位的姓名职务呢?从时间看,不在这批资料里?北大的俄文教师柏列威,是否已经是国际党员?李大钊是何时加入联共的?
2.周恩来在德国,或者在苏俄,与国际合作,或加入国际的培训具体历史,有资料吗?
3.张作霖是苏军系统的情报局暗杀的?反奉的郭松年,是否是国际组织的?一般支持肯定是。我请教的是组织郭。
4.张治中、卫立煌是国际党员吗?胡宗南有发展他吗?国民党里,除宋庆龄,还有哪些联共党员或国际党员?
5.荷兰人马林是国际派遣,还是俄共派遣?
6.佐尔格是苏军派遣?那在上海,国际远东局,苏军总情报部,苏共是三条线?
7.满洲党的上级,是苏军情报总局,还是共产国际伊尔库兹克或赤塔?联共?国际?苏军?是如何领导满洲省委的? 8.辽沈战役有无苏军指挥官?若有,是谁?苏军直接参与锦州战役?规模?
9.北方区委(李大钊)是联共领导(加拉罕)?上海中央局是共产国际远东局维经斯基领导?广东区委是联共和国际共同领导(鲍罗廷)?张太雷是联共党员?秋收起义的军事顾问,是长沙苏联领事,是共产国际人员,还是苏联外交部人员(或外交掩护的苏军情报总局人员)?
10。珍贵资料是,工作汇报及业务的总结报告,例如广州暴动的总结。对南昌暴动的总结(导致处罚各领导人)。不知有多少。
11.契卡,克格勃培训顾顺章、陈赓的情况。

至于您认为当时国共两党为民族主义政党,我保留意见。共产党(红色)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政党,列宁对民族主义挞伐,不应该是民族主义政党。孙文党也不是民族主义者(红蓝色),当时就被贬为三姓家奴的卢布党,中国同盟会是中日等东洋人组建,孙文党应该是泛亚主义者。中国民族主义者当在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吴佩孚之间。
我还不能同意您老师的观点,孙文党会学习租界,走自由民主道路。孙文被港英政府驱逐。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是广州政府与港英政府的严重对峙,沙面事件,不仅是武力收回汉口九江英国租界,革命外交,并且1928年的关闭教会学校运动,攻击日本侨民,怎么看,孙文党蒋中正党,也不会学习租界走自由民主道路。

您的本节目,其实,并没有说到中国如何布尔什维克化的。
向朋友们推荐一个:中俄关系史资料 zegxs.blogspot.com,欢迎担任编辑。
有缘的加我


小疑问: 1.托洛斯基是改造赤卫队吧,是改造游击队?区别是,赤卫队是工人组织,游击队就复杂了。 2.黄埔军校是早有党代表制度,不能说先有政治部(戴季陶张申府),后有党代表(廖仲恺)。中国国民党党军和国民革命军,都有党代表制度。武汉以后,陆续解除。 补充播主: 1.中共红军,步兵班里,都埋伏一名政治战士,监视本班。这是沿袭苏军,还是创造? 2.苏军抓白卫军军官,指挥红军,并将军官家属作为人质扣押。 3.您说苏军内政治部与契卡平行,在中共红军里,是不是就叫政治保卫局(邓发)? 4.蒋中正搞出的《革命军人连坐法》,在自创,还是学习苏军? 5.托洛斯基还有一个创新,就是由苏俄红军里的中国队,负责枪毙东正教的神父。因为俄国士兵有心理障碍。
谢谢播主谈得很好。

谢谢提问并且联系到中国军队。以下问答。 1. 托洛斯基是改造赤卫队吧,是改造游击队?区别是,赤卫队是工人组织,游击队就复杂了。 赤卫队和游击队都是独立的。托洛茨基的贡献是将原有的政治委员编入党组织,对政治委员和军队党组织进行合理化的重组,使之融为一体。这就是为什么苏联红军能够吸收赤卫队和游击队以及中共军队能够改编起义部队的原因。 2. 黄埔军校来自国民党一大的联俄决定,其整个体制来自自苏联红军。党代表制度是国军与中共军队在组织上的分水岭。蒋中山在败退到台湾后,就学习中共,在军队中建立了“政战”系统。 3.中共红军,步兵班里,都埋伏一名政治战士,监视本班。这是沿袭苏军,还是创造? 对不起,我不清楚。我猜是中共创造的。 3.您说苏军内政治部与契卡平行,在中共红军里,是不是就叫政治保卫局(邓发)? 对。 4.蒋中正搞出的《革命军人连坐法》,在自创,还是学习苏军? 我不清楚。我所知道的是:法国军队有也类似的做法。 5.托洛斯基还有一个创新,就是由苏俄红军里的中国队,负责枪毙东正教的神父。因为俄国士兵有心理障碍。 谢谢!我不知道托洛茨基还有这样的发明。
收起

谢谢。 1922年8月越飞马林与孙在上海洽谈合作。 1923年1月《孙越宣言》发布前,廖仲恺与越飞在日本热海温泉商谈,可能就已经敲定。 1923年7月孙文决定派遣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俄。9月蒋中正带队赴俄考察军事,为办军校准备。张太雷同行。 黄埔军校应该是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俄,就已经着手落实。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只是向国民党内外宣布,很难说一大确定联俄及创办黄埔中央陆军军官军校。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羅 仁: 蘇俄「十月革命」究竟是怎麽回事?——克倫斯基訪談錄

  羅 仁: 蘇俄「十月革命」究竟是怎麽回事?——克倫斯基訪談錄 ★【析世鑒】製作組,提醒任何意圖對【析世鑒】有關發佈內容做再傳播者,請務必閱讀我們關於【析世鑒】發佈內容的各項聲明: http://boxun.com/hero/xsj2 ★【析世鑒】製作組,強烈鄙視任何未經著作人、著作財產權人或著作財產權受讓人等同意而略去原著述人、相關出版資訊等(例如:期刊名稱、期數;圖書名稱、出版機構等。)的轉發者及其相關行爲。 ★ 囿於時間與精力,【析世鑒】所收數位文本之校對未能一一盡善,鲁鱼亥豕諒不能免,故我們忠告任何企圖以引用方式使用【析世鑒】文本内容的讀者,應核對有關文章之原載體並以原載體文本内容爲準,以免向隅。 ★ 除特別說明者外,【析世鑒】收入的數位文本,均是由【析世鑒】製作組完成數位化處理。 ◆ 【彰往可以考來·後顧亦能前瞻】 ◆ 俄國「十月革命」究竟是怎麽回事? ——克倫斯基訪談錄 羅 仁(寄自華盛頓)     蘇聯及大多數國家的共產黨,將於今年十一月七日熱烈慶祝「偉大的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紀念」。在今天仍活着的人之中,祇有兩個人眞正有資格評論十月革命之究竟是否「偉大」。因為在俄國大革命時期位居要津而能熟知布爾什維克革命眞相的人之中,祇有這兩人仍在世。一個是當年布爾什維克奪權運動的領導人之一莫洛托夫,但他現正遭到後輩的同志們軟禁,不讓他有發言機會。另一個是當年遭列寧奪權的俄國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目前流亡在美國,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本刊華府特約通訊員羅仁為探究十月革命的眞相,特走訪克倫斯基氏,以下是羅君報導的全文及訪問克氏的實錄。 二月革命、沙皇遜位     一九一七年三月(俄曆二月),沙皇政權土崩瓦解,全俄國幾乎沒有一人感到惋惜,而所有的人都歡欣鼓舞。「二月革命」被史家稱爲有史以來最受民衆擁戴的革命。     亞歷山大·克倫斯基是個律師,代表一個實力薄弱的非馬克思主義工會組織參加了臨時政府,由於博學多才而頭角嶄露,逐漸脫穎而出,成爲臨時政府的領導人。他主張在俄國建立民主憲政制度及繼續對德國作戰。但布爾什維克黨人却在背後向他頻施冷箭。    「二月革命」是在一種錯綜複雜的奇特環境下發生的。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方酣,前線俄軍敗訊頻傳,俄國的貴族...

日俄戰爭

  為了應對日俄戰爭,日本 桂太郎內閣 進行了大規模增稅,在1904年4月和12月兩次實行「非常特別稅法」,增加的稅收等於1903年日本全年的稅收。由於戰後日本沒有獲得賠償金,日本政府將增稅七成的制度永久化。此前日本眾議院選舉法規定繳稅10日元擁有選舉權,擁有選舉權人數為98萬,增稅後的1908年選舉,合資格選民增加到158萬人 [12]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取得的土地和海外利益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全部喪失。 大韓帝國 [ 編輯 ]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日本與韓國簽定第一次日韓協約,韓國任用日本政府推薦的財政及外交顧問。1905年日本與俄國議和後,俄國承認日本政府對韓國的指導及監督權,日本隨即與韓國簽定第2次日韓協約,將韓國的外交權移轉給日本,使韓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並設立統監府。1909年簽定第三次日韓協約,取得韓國內政權並解散韓國軍隊,並於1910年被日本併吞。   俄羅斯帝國 [ 編輯 ] 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戰爭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強大軍事力量,自此一蹶不振,國內動蕩不安,爆發一連串革命事件。1905年俄國爆發 第一次革命 ,俄軍在日俄戰爭中的慘敗是革命最直接的導火線,人民將戰敗歸咎於 羅曼諾夫王朝 。 1917年,俄國相繼爆發 二月革命 和 十月革命 ,沙皇統治被推翻,蘇維埃政權建立。   大清 帝國 [ 編輯 ] 日本以 君主立憲 小國戰勝俄國那樣一個 專制 大國,給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動。「日俄之勝負,立憲專制之勝負也」。夏清貽亦提出「日勝何喜,俄敗何欣( 《何日醒》/《快猛醒》)」之觀點。朝野上下普遍將這場戰爭的勝負與國家政體聯繫在一起,認為日本以立憲而勝,俄國以專制而敗,「非小國能戰勝於大國,實立憲能戰勝於專制」。於是,不數月間,立憲之議遍及全國,蓋過革命派之議流。加上日本於明治十五年曾派員赴歐洲考察憲政。清廷遂於1905年派載澤、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次年,五大臣先後回國,上書指出立憲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漸輕,三曰內亂可弭」,建議進行「立憲」。但是,他們指出,「今日宣布立憲,不過明示宗旨為立憲預備,至於實行之期,原可寬立年限。日本於明治十四年宣布憲政,二十二年始開國會,已然之效,可仿而行也」。1906年9月1日(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慈禧太后頒發了《 宣示預備立憲諭 》,開展「 立憲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