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投書:老蔣的《蘇俄在中國》是一部自相矛盾又可笑的著作

 

投書:老蔣的《蘇俄在中國》是一部自相矛盾又可笑的著作

日前看蔣中正的《蘇俄在中國》一書,他說:「在我未往蘇聯之前,乃是十分相信俄共對我們國民革命的援助,是出於平等待我的至誠,而絕無私心惡意的。但是我一到蘇俄考察的結果,使我的理想和信心完全消失。我斷定了國民黨聯俄容共的政策,雖可對抗西方殖民於一時,決不能達到國家獨立自由的目的;更感覺蘇俄所謂『世界革命』的策略與目的。比西方殖民地主義,對於東方民族獨立運動,更危險。」

 

1922年老蔣到蘇俄考察,發現蘇俄不欲兌現援助革命政府的承諾並堅持認為蒙古不屬於中國,他還發現蘇俄當局對中國國民革命沒有真切認識,「其對中國社會,強分階級、講求鬥爭,他對付革命友人的策略,反而比他對付革命敵人的策略為更多」,並認為「蘇維埃政治制度乃是專制和恐怖的組織,與中國國民黨的三民主義的政治制度是根本不能兼容的」。蔣中正自此認定蘇俄乃「赤色帝國主義」,共產主義亦不適於中國。

 

1923年11月28日,蔣中正回國後給孫中山的《遊俄報告書》中,講述了蘇俄有侵略邊陲的企圖,不可對其過於信任。但是,孫中山認為蔣中正的看法「未免顧慮過甚。」可見孫中山早已有共產主義思維,認為三民主義就是共產主義,應該為所有農工階級謀福利,然而老蔣卻站在地主與資本家立場,否則與孔宋家族的親密關係怎麼說?

 

既然1923年,老蔣已知當時蘇俄對中國不懷好心,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為何兩年後卻將兒子蔣經國送去蘇俄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莫非是因為當時國民黨的革命事業需要蘇俄的軍事與經濟援助,所以不得已將其兒子送去蘇聯當人質?

 

何況早在1925年3月12日,孫文已經死在北平,老蔣大可以不同意讓他兒子去蘇俄,為何還是讓他兒子去?老蔣的前後態度是否自相矛盾?是否日後又是國民黨人故意在造神,以證明老蔣的"高瞻遠矚"?

 

歷史記載,1925年10月,上海江灣港口。悠長的汽笛聲中,一艘蘇聯貨輪緩緩駛出長江口。甲板上站著一群十幾歲的年輕人,他們望著逐漸遠去的港口,唱起了《國民革命歌》和《國際歌》。激昂的歌聲在深秋的風中飄揚。這群將要經海參崴乘火車前往莫斯科的年輕人,是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後,根據新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派往蘇聯的留學生。裡面就有蔣經國,當時他只有15歲。1925年11月,這群年輕人在寒風凜冽中抵達冰天雪地的莫斯科,校方給蔣經國取了個俄羅斯名字—「尼古拉·維拉迪米洛維奇·伊利扎洛夫」。

 

離開上海之前,蔣經國已經正式加入了國民黨,可他更喜歡跟共產黨員打交道,並且先後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俄共青年團。他寫了一篇文章叫《革命必先革心》,鼓吹「在中國建立起蘇維埃政權」。這一篇蔣經國留蘇期間最早留下的文字記錄,被莫斯科中山大學貼上布告欄《紅牆》。校方十分欣賞這篇文章,將這位年僅15歲的作者拔擢為《紅牆》的編輯。

 

1926年春天,蔣經國所在的班級多了一位來自法國巴黎的插班生,這位插班生名叫鄧希賢,也就是鄧小平,被校方取了俄國名字伊凡‧舍吉維奇。由於他爽朗活潑、愛說愛笑,富有組織和表達才能,有「小鋼炮」的綽號,很快與小蔣成為無所不談的好朋友。可見國共本一家,只因彼此領導人都想當皇帝而搞得水火不容,連帶許多人也受到池魚之殃,真是中國的不幸。

 

當時史達林說的沒錯,蒙古本來就不屬於中國,否則宋朝時為何會受到蒙古侵略而亡國?蒙古統治中國時,何曾將漢人當人看?否則朱元璋等人為何要起來革命?其實不只蒙古,滿清也是異族,曾佔領中國,屠殺漢人,何曾是中國一部份?

 

蘇維埃政治制度又與中國國民黨的三民主義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不都是專制和恐怖的組織嗎?否則1927年老蔣在上海的清黨運動怎麼說?在台灣的228事件與白色恐怖又怎麼說?老蔣在台灣的所作所為,不也是在搞專制獨裁和恐怖活動嗎?

 

老蔣連日本士官學校都沒有畢業,卻能創辦黃埔軍官學校,更是天大笑話。他也沒有任何作戰經驗與打勝戰的戰績,為何有資格當軍官學校校長?難怪他指導下的黃埔學生大多很孬種,打戰沒半撇,爭功諉過最在行,變節投降者很多,毫無軍人武德,且國共龍蛇雜處。如今一堆退將是否已行動證明?

 

反觀孫立人將軍才是真正有勇、有謀、更有軍人武德的軍人,比老蔣更有資格當軍官學校校長,因為他是美國著名大學與維吉尼亞軍校畢業,又是對日與對共常勝將軍。當年他在台灣所訓練的新軍,是1949年底金門古寧頭戰役的關鍵部隊。

 

1940年,中日戰爭已經進行第三年,為了對抗南京的汪精衛政權,且標榜自己才是孫中山的繼承人,老蔣領導下的國民黨中常會通過將已經去世15年的孫文尊稱為國父,無非是效法美國的作法。然而美國華盛頓只是許多開國元勳之一,中國為何只有孫文一人是國父?明顯是老蔣藉著神話老孫來宣佈自己才是阿歐西的合法繼承人。既然如此,為何將原本阿歐西的國旗與國歌都改了?換言之,ROC是被國民黨消滅的,難道不是嗎?畢竟國旗與國歌是一國的象徵。

 

 

老蔣表面上尊敬孫文,做的卻是另外一套,以前在台灣實施黨國教育,規定三民主義為高中生與大學生必修與必考科目,對孫文聯俄容共政策曲意辯解,無非是實施洗腦教育,讓台灣人相信你老蔣真的是老孫的繼承人,阿歐西是國民黨創造的,只有蔣家與國民黨人才能當總統(其實就是當皇帝),其他人休想分杯羹,否則就是叛國,這就是為何國民黨人至今還那麼鴨霸、不斷亂台的主因。

 

國共之爭其實就是兩千兩百年前楚漢相爭的翻版,項羽與劉邦都想當皇帝,最後由陰險毒辣的劉邦勝出。老蔣沒有楚霸王項羽的英勇自盡,從中國像老鼠一樣逃出來,在台灣當皇帝,難與項羽相提並論。

 

總之,老蔣的《蘇俄在中國》是一部自相矛盾又可笑的著作。

 

※作者為大學教授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日俄战争中清政府的荒诞角色

  受辱的“中立”——日俄战争中清政府的荒诞角色 2014年06月03日10:11   来源: 北京日报 原标题:受辱的“中立” 尽可能大的一块 1900年春夏之交,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山西、直隶和东北地区蔓延开来,并得到了清廷的支持。由此引发八国联军从天津大沽登陆,一路攻入北京。 八国联军之中有沙俄一部,但只是他们入侵中国的一小支部队。真正的俄军主力,是远远超过八国联军总数的十五万人。义和团运动刚刚在东北兴起,沙俄便看到了机会,其陆军大臣说:“这将给我们一个占据满洲的借口。”“中国在衰亡、崩溃,俄国应当利用这一时机,攫取尽可能大的一块。” 这“尽可能大的一块”,就是整个中国东北。十五万俄军打着镇压义和团、保护东清铁路的旗号,兵分七路,席卷而来。当时,清政府在东北的驻军满打满算不过九万人,根本不是俄军对手。当年10月6日,沙俄军队会师铁岭,占领东北全境。 即便是在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时候,列强往往也要为自己的殖民侵略找个漂亮的理由。沙俄要修筑东清铁路,打着和清政府共同防御日本的幌子。1897年12月,沙俄舰队开进大连湾,强租旅顺,给清政府的解释是共同协防一个月前占领了青岛的德国。这样的伪饰当然只是空头支票,但清政府一来无力抗拒,二来又看到了“以夷制夷”的空间,都应承了下来,还答应东清铁路开辟一条支线连接旅顺。由此形成了东清铁路的“丁”字形结构。 而这一次的入侵,沙俄连空头支票都没开。他们俘虏了盛京将军增祺,强迫他在《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上签字画押,规定遣散华兵,交出军火,拆毁炮台,俄国驻军监管奉天行政等内容,完全是赤裸裸的侵略了。 不过,沙俄还是想给清政府一点儿“甜头”,他们抢先承认流亡西安的慈禧集团的合法性,接受其议和要求,接纳李鸿章为议和代表,甚至第一个向列强倡议从华北撤军。沙俄以为这一打一拉,就会换取清政府承认其对东北的占领。 后来的历史表明,沙俄这一次错估了清政府委曲求全的底线。 喻大华说,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放弃东北是一个足以危及其政权存续的严重事件。东北是中原屏藩、京津门户,东北一失,国家安全无从谈起。更为重要的是,东北是“发祥之地,陪都在焉,列圣陵寝在焉,万万无不收复之理。” 1901年1月1日,清政府任命杨儒为全权大臣,与沙俄商办交收东三省事宜。 杨儒是晚清外交使节中为数不多的“硬骨头”,往返沙俄谈判十余次,在威逼利诱之下不为所动。俄方不放弃霸占东北的根本立

日俄戰爭

  為了應對日俄戰爭,日本 桂太郎內閣 進行了大規模增稅,在1904年4月和12月兩次實行「非常特別稅法」,增加的稅收等於1903年日本全年的稅收。由於戰後日本沒有獲得賠償金,日本政府將增稅七成的制度永久化。此前日本眾議院選舉法規定繳稅10日元擁有選舉權,擁有選舉權人數為98萬,增稅後的1908年選舉,合資格選民增加到158萬人 [12]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取得的土地和海外利益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全部喪失。 大韓帝國 [ 編輯 ]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日本與韓國簽定第一次日韓協約,韓國任用日本政府推薦的財政及外交顧問。1905年日本與俄國議和後,俄國承認日本政府對韓國的指導及監督權,日本隨即與韓國簽定第2次日韓協約,將韓國的外交權移轉給日本,使韓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並設立統監府。1909年簽定第三次日韓協約,取得韓國內政權並解散韓國軍隊,並於1910年被日本併吞。   俄羅斯帝國 [ 編輯 ] 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戰爭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強大軍事力量,自此一蹶不振,國內動蕩不安,爆發一連串革命事件。1905年俄國爆發 第一次革命 ,俄軍在日俄戰爭中的慘敗是革命最直接的導火線,人民將戰敗歸咎於 羅曼諾夫王朝 。 1917年,俄國相繼爆發 二月革命 和 十月革命 ,沙皇統治被推翻,蘇維埃政權建立。   大清 帝國 [ 編輯 ] 日本以 君主立憲 小國戰勝俄國那樣一個 專制 大國,給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動。「日俄之勝負,立憲專制之勝負也」。夏清貽亦提出「日勝何喜,俄敗何欣( 《何日醒》/《快猛醒》)」之觀點。朝野上下普遍將這場戰爭的勝負與國家政體聯繫在一起,認為日本以立憲而勝,俄國以專制而敗,「非小國能戰勝於大國,實立憲能戰勝於專制」。於是,不數月間,立憲之議遍及全國,蓋過革命派之議流。加上日本於明治十五年曾派員赴歐洲考察憲政。清廷遂於1905年派載澤、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次年,五大臣先後回國,上書指出立憲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漸輕,三曰內亂可弭」,建議進行「立憲」。但是,他們指出,「今日宣布立憲,不過明示宗旨為立憲預備,至於實行之期,原可寬立年限。日本於明治十四年宣布憲政,二十二年始開國會,已然之效,可仿而行也」。1906年9月1日(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慈禧太后頒發了《 宣示預備立憲諭 》,開展「 立憲運動 」。 慈禧太后對於這場在自己本土上
  一文说清:苏俄是怎么变成苏联的? 2021年11月18日 下午3:24 苏俄,顾名思义,是苏维埃俄国的简称。 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简称。 一个是国家,一个是多个国家组成的联盟,两者区别还是很大的。 1917年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建立了苏维埃俄国。1918年,苏维埃俄国将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了莫斯科,并将国名正式定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依然称苏俄。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虽然也带俄罗斯三个字,但它与之前的俄罗斯帝国(帝俄)不一样,帝俄的疆域比后来的苏联还要广阔,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只继承了帝俄的大部分疆域。 换句话说,帝俄崩溃后,苏俄只继承了帝俄的大部分领土,就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的大部分领土一样。 剩下的领土上,各民族受民族自决思想的鼓舞,纷纷建立了独立国家和自治共和国。 比如波兰、芬兰宣布脱离俄国独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小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外高加索则分别建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苏俄建立后,打了三年残酷的内战,消灭了白俄军队,粉碎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干涉。在这个过程中,苏俄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军事联盟——他们面临共同的阶级敌人和外国敌人,需要抱团取暖。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各国是独立的,但党的组织是统一的,都服从俄共(布)的统一领导。 战争结束后,斯大林起草了一个《关于俄罗斯联邦和各独立共和国的相互关系》的决议草案,要求各苏维埃共和国以自治共和国身份加入苏俄,实际上是和平兼并这些国家。这个方案遭到了大部分国家的反对。 当时列宁因牙病在哥尔克修养,他知道情况后,认为斯大林有点操之过急,批评了这种大国沙文主义的做法,建议各苏维埃共和国,在平等的基础上成立联盟。 他说:没有各苏维埃共和国最紧密的联盟,便不能捍卫被军事方面无比强大的世界帝国主义列强所包围的各苏维埃共和国的生存”,“各苏维埃共和国之间必须有一个紧密的经济联盟,否则便不能恢复被帝国主义所破坏了的生产力,便不能保证劳动者的福利”。 他还说: 我宣布要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决一死战。我那颗该死的牙齿一治好,我就要用满口好牙吃掉它。 总之,从军事和经济角度考虑,大家必须结成联盟,才能生存和发展,而且必须平等结盟。 这个建议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