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1

VST上有,四集。
从诺门坎讲到45年苏军进东北。
感觉还是比较客观的。
几处印象深刻:
A.雅尔塔时罗斯福还没底,大胡子要得到大连才肯出兵。
后来宋子文艰苦谈判才保住东北,条件是承认外蒙独立。
但苏联要承诺不给中共武器(真的吗?很不解)。
B.苏军西北东三路进攻关东军,一周解决。
华西列夫斯基形象高大上,
实力对比和39年朱可夫的诺门坎天上地下。
东路的虎头东宁攻坚尤为惨烈。
因为日方早已将地下挖空准备北上,
后来顽抗据说是电台坏了没听见天皇的停战玉音(尼玛这也行?)
C.没提苏军暴行。纪念碑倒是蛮多镜头,和一百万苏军撤出东北时的欢送场面。
毛子损失不小。这次出兵搞到绳么了呢?
记得二鸦的时候就占了库页岛海参威外兴安岭了吧?

3
二战苏联在远东收获不小。
得到了千岛群岛(本来是和日本签订条约属于日本的),还有南库页岛,当然也有日本
所谓的北方五岛。太平洋彻底打开。
另外就是外蒙地位确定,和在满洲的一些特权。这是斯大林为未来的准备,本来以为蒋
介石要统一中国了,需要缓冲区和为未来作准备。在西北搞三区革命也是这个原因,要
在苏联和中国之间建立缓冲区。尽量打压中国。
意想不到的中共的胜利出现了一些变局。
对于苏联来说:此后面临两个选择。如果苏联想要中共这个朋友,那就不能对中国太狠
。否则中共必然怀恨。
苏联放弃了三区东突,就是这个原因。东北也是。但是苏联拒绝放弃外蒙和哈桑地区。
因为外蒙已经经营太久了。
但是这也在中共领导人心里种下了毒刺。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只等收获了。
“抗美击苏先后事,世仇千载说边疆。”
3
二战苏联在远东收获不小。
得到了千岛群岛(本来是和日本签订条约属于日本的),还有南库页岛,当然也有日本
所谓的北方五岛。太平洋彻底打开。
另外就是外蒙地位确定,和在满洲的一些特权。这是斯大林为未来的准备,本来以为蒋
介石要统一中国了,需要缓冲区和为未来作准备。在西北搞三区革命也是这个原因,要
在苏联和中国之间建立缓冲区。尽量打压中国。
意想不到的中共的胜利出现了一些变局。
对于苏联来说:此后面临两个选择。如果苏联想要中共这个朋友,那就不能对中国太狠
。否则中共必然怀恨。
苏联放弃了三区东突,就是这个原因。东北也是。但是苏联拒绝放弃外蒙和哈桑地区。
因为外蒙已经经营太久了。
但是这也在中共领导人心里种下了毒刺。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只等收获了。
“抗美击苏先后事,世仇千载说边疆。”
d******i
发帖数: 7160
4
头一段在理。
校长早在雅尔塔就被美国人卖了,
以后就是讨价还价的事儿。
苦逼的是自己都没资格张嘴。
然而从以后的态势看
不知美国人
还是否觉得该买卖划算。
因为到波茨坦会议时,
欧洲已然明朗,
原子弹也刚热腾腾出锅,
苏军出兵的意义便打了折。
米国已有悔意 :)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二战苏联在远东收获不小。
: 得到了千岛群岛(本来是和日本签订条约属于日本的),还有南库页岛,当然也有日本
: 所谓的北方五岛。太平洋彻底打开。
: 另外就是外蒙地位确定,和在满洲的一些特权。这是斯大林为未来的准备,本来以为蒋
: 介石要统一中国了,需要缓冲区和为未来作准备。在西北搞三区革命也是这个原因,要
: 在苏联和中国之间建立缓冲区。尽量打压中国。
: 意想不到的中共的胜利出现了一些变局。
: 对于苏联来说:此后面临两个选择。如果苏联想要中共这个朋友,那就不能对中国太狠
: 。否则中共必然怀恨。
: 苏联放弃了三区东突,就是这个原因。东北也是。但是苏联拒绝放弃外蒙和哈桑地区。

s****e
发帖数: 7018
5
天涯有篇文章把当时的情形说得更详细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303243-1.shtml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太平洋国际学会(英文:Institute of the Pacific Relations,lPR)是美国一些资本家和资产阶级学者组成的一个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至50年代后期,

  太平洋国际学会 ( 英文 :Institute of the Pacific Relations, lPR )是美国一些 资本家 和 资产阶级 学者组成的一个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至50年代后期,以 亚太地区 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文化、民族等问题为关注内容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举办了13次以 亚太地区 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民族等问题为内容的国际会议,出版了千余种相关书籍,并在14个国家设立了分会,可谓当时 太平洋地区 一个较活跃的国际组织。  [1]   中文名 太平洋国际学会 外文名 Institute of the Pacific Relations,lPR 性    质 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 存在时间 1925~1960年 总    部 初在檀香山,后迁纽约 目录 1   成立 2   性质 3   名称 4   组织机构 5   活动 6   刊物 7   解散 成立 编辑   语音 1925年,为增进 太平洋 沿岸各民族的相互了解,推动民族关系的改善,由 檀香山 的 基督教青年会 及一些 学者 、 实业家 发起,来自 美国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中国 、 夏威夷王国 、 日本 、 朝鲜 (日占)、 新西兰 、 菲律宾 的代表在当地集会讨论 移民 、 外交 、 经济 、 宗教 、 种族 、 文化 等问题。太平洋国际学会自此成立。总部最初设在 檀香山 ,后于1934年迁至 纽约 。秘书长爱德华·卡特(印度 YMCA 前主事)是发起人之一。  [2]   性质 编辑   语音 学会“以研究太平洋各民族之状况,促进太平洋各国之邦交”为宗旨。学会是 非政府组织 ,强调“完全系个人的自由活动”。会员最多时包括 中国 、 苏联 、 美国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法国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缅甸 、 日本 、 荷兰 、 新西兰 、 巴基斯坦 、 菲律宾 、 英国 共14个分会的团体会员及个人会员,其中来自 学术界 和教育界者占了相当的比重,余者依次分布于 商界 、新闻出版界、 社团 、 法律界 等。有 自由主义 和 国际主...

1913年5月,時美國駐上海總領事桑頓·懷爾德向在北京的駐華代理公使報告孫中山的一次談話:「當來訪者說,萬一發生內戰,日本突然襲擊滿洲,孫中山答稱『滿洲並非整個中國』。有人提出警告,俄羅斯屆時將完成對於蒙古的接管,孫中山指『留下的地方才是真正的中國』。」歷史學家袁偉時評論:「孫文沒有認識到,一個在野的政治領袖根本無權轉讓本國的領土;假如他認為那不是本國領土,那就更加無權說三道四了。」懷爾德評論:「這位受到哄騙的人已經把自己絕對地投入到日本人的手中了。」[94]

1913年5月,時美國駐上海總領事桑頓·懷爾德向在北京的駐華代理公使報告孫中山的一次談話:「當來訪者說,萬一發生內戰,日本突然襲擊滿洲,孫中山答稱『滿洲並非整個中國』。有人提出警告,俄羅斯屆時將完成對於蒙古的接管,孫中山指『留下的地方才是真正的中國』。」歷史學家袁偉時評論:「孫文沒有認識到,一個在野的政治領袖根本無權轉讓本國的領土;假如他認為那不是本國領土,那就更加無權說三道四了。」懷爾德評論:「這位受到哄騙的人已經把自己絕對地投入到日本人的手中了。」[9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3%E6%B8%85%E9%9D%9E%E4%B8%AD%E5%9C%8B%E8%AB%96

一声叹息《喀秋莎》! 原创 致远 1938年7月29日,“张鼓峰战役”爆发。 苏联有一首歌曲,名叫《喀秋莎》,中国人很熟悉。或许中国人不熟悉的是,这首歌是“张鼓峰战役”的产物。

  浩哥i i iA2 @S7i5FV0JOz6sV3A 一声叹息《喀秋莎》! 原创 致远     1938年7月29日,“张鼓峰战役”爆发。     苏联有一首歌曲,名叫《喀秋莎》,中国人很熟悉。或许中国人不熟悉的是,这首歌是“张鼓峰战役”的产物。      张鼓峰位于中国吉林珲春境内,历来是中国领土。但是,中俄在1858年签署的《瑷珲条约》时,沙俄故意借条约不同文本偷偷把这一地区窃取:条约中文文本显示,按条约中划定的国界,张鼓峰是中国领土。条约俄文文本则把张鼓峰划归了沙俄。苏联认为国境线应沿张鼓峰峰顶 并认为Заозёрная高地(张鼓峰)属于苏联领土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满洲国”认为,张鼓峰是自己的领土,并把它划入了珲春县界,派边警管辖这一地带。           1938年6月底,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并在山上构筑工事,布置铁丝网。“满洲国”及占领东北的日军认为,苏军占据张鼓峰等于拥有了可以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略要地,表示坚决反对。交涉无果,7月29日,日军发起进攻,企图夺回张鼓峰,战役就此爆发。    经过激战,日军战败,双方于8月10日夜,在莫斯科签订了张鼓峰停战协议。苏军占领了张鼓峰,从此中国失去了图们江出海口,望日本海而兴叹。 俄在张鼓峰附近竖立起的纪念碑 当时正值珲春地区的夏季,漫山遍野开着梨花和野玫瑰花,清澈的图们江如缎带一般飘落在一碧千里的原野中,从日本海吹来轻纱一样的薄雾。苏联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就是从这美妙的大自然画卷中得到了创作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苏联作曲家勃兰切尔把它谱成了曲子,于是《喀秋莎》歌曲流行起来。     唱彼《喀秋莎》兮,哭吾张鼓;望鲸海咫尺兮,吾难摇橹;嘱吾子孙兮,莫与熊为伍。 上午1:11 · 2023年9月10日 · 3,308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