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黃平 (1901年)原籍廣東香山縣人,生於湖北漢口。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工人運動領袖,廣州起義領導人,被捕後自首

 

黃平 (1901年)[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黃平(1901年8月-1981年7月6日),又名黃有恆黃國佐黃思明黃文治,俄文名沃羅夫斯基(Воровский),原籍廣東香山縣人,生於湖北漢口。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工人運動領袖,廣州起義領導人,被捕後自首。後來任英語教授。[1]

生平[編輯]

工人運動領袖[編輯]

他早年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附屬中學。1918年畢業之後,他到北京《英文導報》任翻譯。1920年,他在蘇俄遠東通訊社北京分社任英文翻譯。1923年,他經加拉罕推薦赴蘇聯留學,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在該校,他和陳延年陳喬年趙世炎王若飛葉挺聶榮臻任弼時等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而且在1924年經趙世炎陳延年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

1923年10月,赤色職工國際派他到香港創建國際海員俱樂部。1925年至1926年,他歷任第一屆中共香港特別支部書記、中共廣東區委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任內他和鄧中夏蘇兆征領導了省港大罷工,並參與創建或擴建廣東省工會聯合會香港總工會廣州工人代表大會粵漢鐵路總工會廣九鐵路總工會廣三鐵路總工會等工會。 1927年,他在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央候補委員。[1]

廣州起義[編輯]

中國國民黨清黨後,黃平回到香港,繼續發動工人運動。1927年10月,他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當時南方局委員共6人:張太雷周恩來惲代英、黃平、楊殷彭湃)、南方局軍委委員。後來,他還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同年12月,他和張太雷等人領導廣州起義,並和張太雷周文雍組成了起義最高領導機構——革命軍事委員會。起義後,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他任該政府人民內務委員兼人民外交委員,張太雷死後後實際上擔負了廣州蘇維埃政府主席職責。[1]

在莫斯科[編輯]

廣州起義失敗後,他赴香港善後。1928年2月,他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中共江蘇省委工委委員兼上海總工會黨團書記。同年6月,他作為共產國際特約代表,到莫斯科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並任大會副秘書長(秘書長為周恩來)。後因被追究廣州起義失敗之責,他在此次大會上未能當選中央委員。同年8月,他入讀莫斯科列寧學院,和張國燾董必武李維漢王若飛等人成為同學。1929年9月,他任遠東工人游擊隊紅河赤衛隊)黨代表,準備在需要的時候率部開赴中國東北介入中東路事件。1930年4月,他任中華全國總工會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同年9月,他在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同年11月,他接替將要回國的張國燾中共中央共產國際代表。[1]

莫斯科期間,他受到共產國際重視,曾多次應共產國際邀請匯報中國革命情況。共產國際還批准他加入了東方書記處專門委員會,在該委員會制定黨對蘇區工作、紅軍工作和游擊運動的指示。[1]

回到中國後[編輯]

1931年8月,黃平奉命歸國,於9月初抵達上海。起初他負責中共中央全部交通工作,即負責中央和各地的文件傳遞以及交通線的建立。他還建立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同莫斯科中央蘇區間聯繫的秘密電台,並在1931年4月至6月顧順章向忠發先後被捕叛變後,安排將周恩來通過交通線送至中央蘇區。同時,王明也去了莫斯科。周、王等人臨走前,決定在上海成立一個臨時中央政治局,一開始擬定的名單沒有黃平,後來經共產國際過問,黃平的名字被補入,黃平遂成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1]

在臨時中央政治局,黃平常受博古等人批評,並遭嚴重警告處分。但他仍然受到共產國際信任。1932年12月14日,他在天津視察工人運動時被逮捕。他被捕後,魯迅宋慶齡蔡元培等人曾經營救他。[2]但他於1933年1月6日寫下《自首書》,宣布脫離中國共產黨,隨後被釋放。此後雖然共產國際仍然希望挽救他,但他和宋慶齡見面後,在上海的共產國際遠東局將他的情況向共產國際進行了匯報,共產國際才最終放棄了他。後來,他在蘇州上海等地通過所掌握的英文謀生。[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向人民政府坦白交待了被捕和叛變經過,並請求處分。1949年8月,他被安排任復旦大學外語系教授。1962年,他受邀到廣州,寫下了一系列回憶省港大罷工的文章,後來重回復旦大學任教。「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他遭到造反派衝擊,後被中央接到北京採取保護性隔離。[1]

1981年7月6日,黃平病逝於上海。[1]

參考文獻[編輯]

  1. 移至: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盧毅,一個不大不小的人物——中共黨史上的叛徒黃平,2010年04月29日
  2. ^ 魯迅年譜(3),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第504頁

延伸閱讀[編輯]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羅 仁: 蘇俄「十月革命」究竟是怎麽回事?——克倫斯基訪談錄

  羅 仁: 蘇俄「十月革命」究竟是怎麽回事?——克倫斯基訪談錄 ★【析世鑒】製作組,提醒任何意圖對【析世鑒】有關發佈內容做再傳播者,請務必閱讀我們關於【析世鑒】發佈內容的各項聲明: http://boxun.com/hero/xsj2 ★【析世鑒】製作組,強烈鄙視任何未經著作人、著作財產權人或著作財產權受讓人等同意而略去原著述人、相關出版資訊等(例如:期刊名稱、期數;圖書名稱、出版機構等。)的轉發者及其相關行爲。 ★ 囿於時間與精力,【析世鑒】所收數位文本之校對未能一一盡善,鲁鱼亥豕諒不能免,故我們忠告任何企圖以引用方式使用【析世鑒】文本内容的讀者,應核對有關文章之原載體並以原載體文本内容爲準,以免向隅。 ★ 除特別說明者外,【析世鑒】收入的數位文本,均是由【析世鑒】製作組完成數位化處理。 ◆ 【彰往可以考來·後顧亦能前瞻】 ◆ 俄國「十月革命」究竟是怎麽回事? ——克倫斯基訪談錄 羅 仁(寄自華盛頓)     蘇聯及大多數國家的共產黨,將於今年十一月七日熱烈慶祝「偉大的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紀念」。在今天仍活着的人之中,祇有兩個人眞正有資格評論十月革命之究竟是否「偉大」。因為在俄國大革命時期位居要津而能熟知布爾什維克革命眞相的人之中,祇有這兩人仍在世。一個是當年布爾什維克奪權運動的領導人之一莫洛托夫,但他現正遭到後輩的同志們軟禁,不讓他有發言機會。另一個是當年遭列寧奪權的俄國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目前流亡在美國,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本刊華府特約通訊員羅仁為探究十月革命的眞相,特走訪克倫斯基氏,以下是羅君報導的全文及訪問克氏的實錄。 二月革命、沙皇遜位     一九一七年三月(俄曆二月),沙皇政權土崩瓦解,全俄國幾乎沒有一人感到惋惜,而所有的人都歡欣鼓舞。「二月革命」被史家稱爲有史以來最受民衆擁戴的革命。     亞歷山大·克倫斯基是個律師,代表一個實力薄弱的非馬克思主義工會組織參加了臨時政府,由於博學多才而頭角嶄露,逐漸脫穎而出,成爲臨時政府的領導人。他主張在俄國建立民主憲政制度及繼續對德國作戰。但布爾什維克黨人却在背後向他頻施冷箭。    「二月革命」是在一種錯綜複雜的奇特環境下發生的。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方酣,前線俄軍敗訊頻傳,俄國的貴族...

日俄戰爭

  為了應對日俄戰爭,日本 桂太郎內閣 進行了大規模增稅,在1904年4月和12月兩次實行「非常特別稅法」,增加的稅收等於1903年日本全年的稅收。由於戰後日本沒有獲得賠償金,日本政府將增稅七成的制度永久化。此前日本眾議院選舉法規定繳稅10日元擁有選舉權,擁有選舉權人數為98萬,增稅後的1908年選舉,合資格選民增加到158萬人 [12]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取得的土地和海外利益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全部喪失。 大韓帝國 [ 編輯 ]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日本與韓國簽定第一次日韓協約,韓國任用日本政府推薦的財政及外交顧問。1905年日本與俄國議和後,俄國承認日本政府對韓國的指導及監督權,日本隨即與韓國簽定第2次日韓協約,將韓國的外交權移轉給日本,使韓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並設立統監府。1909年簽定第三次日韓協約,取得韓國內政權並解散韓國軍隊,並於1910年被日本併吞。   俄羅斯帝國 [ 編輯 ] 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戰爭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強大軍事力量,自此一蹶不振,國內動蕩不安,爆發一連串革命事件。1905年俄國爆發 第一次革命 ,俄軍在日俄戰爭中的慘敗是革命最直接的導火線,人民將戰敗歸咎於 羅曼諾夫王朝 。 1917年,俄國相繼爆發 二月革命 和 十月革命 ,沙皇統治被推翻,蘇維埃政權建立。   大清 帝國 [ 編輯 ] 日本以 君主立憲 小國戰勝俄國那樣一個 專制 大國,給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動。「日俄之勝負,立憲專制之勝負也」。夏清貽亦提出「日勝何喜,俄敗何欣( 《何日醒》/《快猛醒》)」之觀點。朝野上下普遍將這場戰爭的勝負與國家政體聯繫在一起,認為日本以立憲而勝,俄國以專制而敗,「非小國能戰勝於大國,實立憲能戰勝於專制」。於是,不數月間,立憲之議遍及全國,蓋過革命派之議流。加上日本於明治十五年曾派員赴歐洲考察憲政。清廷遂於1905年派載澤、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次年,五大臣先後回國,上書指出立憲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漸輕,三曰內亂可弭」,建議進行「立憲」。但是,他們指出,「今日宣布立憲,不過明示宗旨為立憲預備,至於實行之期,原可寬立年限。日本於明治十四年宣布憲政,二十二年始開國會,已然之效,可仿而行也」。1906年9月1日(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慈禧太后頒發了《 宣示預備立憲諭 》,開展「 立憲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