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㈠ 第三國際之產生和發展以及與蘇俄各國共產黨之關係 甲、第三國際之產生和發展

 第三國際面面觀

漢 清

    共產黨是一個怪物,第三國際是這個怪物國際間的化身,隨著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被壓迫民族運動的高漲,這個怪物漸漸爲世人所注目,蘇聯——這個怪物的頭腦——復濃装淡抹地站在十字街頭竭力地替他招來主顧。於是各國的代表——資產階級的與無產階級的——就陸續不斷的去俄國考察參觀。他們以利益的出發點不同。因之也有

   各種不同的批評:愛之者奉若神明,以爲是人類解放的開始,世界革命的先驅;惡之者則疾如蛇蝎,以爲是人類和平的障礙世界文明的暗礁,不管他們的結論如何不同,總之共產黨蘇俄第三國際已爲人所注意,却是件公開的事實。

    稍爲懂得第三國際歷史的人,都知道第三國際是由第二國際分化而來。不過第二國際雖有悠久的歷史和各國社會民主黨的擁護,可是因爲,沒有像站在第三國際背面那樣的蘇俄作後台老板,所以終敵不過新起者的進攻而失去他國際運動的領導地位了。

    蘇聯與第三國際的關係:尤如演雙簧時唱者與做者一般。這是我們研究第三國際時首先應該知道的,

㈠ 第三國際之產生和發展以及與蘇俄各國共產黨之關係

甲、第三國際之產生和發展

    第三國際醞釀于世界大戰前而成立卻在大戰之後。

   

    一九一三年的世界大戰,第二國際起了一个很大的分化:一派——普通叫做右派——主張參加戰爭以擁護祖國;一派——又稱左派——以工人無祖國反對參加戰爭。前者是第二國際的主幹,後者就分化成了現在的第三國際。

    第三國際自成立到現在已有十二年的历史,開過六次代表会議,我們为研究便利起見,大略把牠分爲下列四個時期:

1. 勃興時期

    一九一六年在Kiental召集第二國際左派會議時,列寧即主張组织新的革命國際以反對機會主義的第二國際。当時列甯在國際上还不佔極重要的地位,祇不過一個二等脚色罷了。所以他的提議因中立派的反對沒有實行。

    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發生,俄國多數黨乘著大戰方殷帝國主義者無暇東顧及克倫斯基政府政策的動搖不定,因而取得政權,組織蘇維埃政府。於是俄國社會民主黨和列甯在國際上的地位始驟然增高,莫斯科的提議始爲各國社會主義團體所注意。

    這時世界大戰已由一個狂飆時期轉變到一個低落時代,大戰給與人民的認識是恐怖,殘忍,貧困與野蠻;因此列甯和他的黨羽在俄國境內以及國際上的煽動,都發生了很大的效果。至如俄國本來是一個產業落後的國家,大彼得以前是一個純粹封建社會的國家,一直到革命前夕,封建勢力在社會上政治上依然佔很重要的位置。除了幾個重要城市已開始新的工廠建設外,其他都停頓在中世紀工廠作坊裏;甚至有的地方還保存著原始社會的形式,所以在經濟方面,蘇俄不能不求助於世界各國。但是在政治方面,蘇聯自革命成功後在政體是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同世界各國根本不同,蘇聯在這四顧皆非的環境裏,要想保存他的獨立,更非在世界各國造成一種新的工具來供其利用以作援助不可,更從當時蘇俄的國內情形而論全國人民因革命後連年的饑饉凍凍,事實與理想巳縱發生很顯著的衝突,對於革命亦漸漸發生了懷疑,蘇俄共產黨的領袖們,要麻醉他們的所謂羣衆,又不能不來一個新的欺騙,於是第三國際就在這以上種種的立意之下,於一九一九年在莫斯科全世界注目中成立了。

2.西進政策時期

    第三國際是在世界革命標榜之下成立的,第三國際的靈魂——蘇俄要想維持她在國際上的地位,打破本國被世界帝國主義者的封鎖,雖在自顧不暇的時候,自亦不能忘懷西歐的革命。

    大戰以後,可說是一個世界多事之秋,在西歐因工商業極度的破壞,民生的凋零,革命運動瀰漫一時:義大利德意志革命的異發,凶牙利的騷擾,英國的大罷工,樂得第三國際喜逐顏開,他們以爲世界革命的高潮來了,如是下令西歐的共產黨全體動員。大作其世界革命總暴發的迷夢。

    第三國際的先生們太偏於樂觀了,他們的所謂革命的邏輯,不從事實上的觀點出發,卻一味的從希望上著想;他們的政策,除了所謂組織蘇維埃,紅軍,無人性的暴動與瞎談革命高漲外,革命的項上是看不到的,革命的勢力消長是不注意的,他們只知道住在莫斯科的克迫姻林皇宮裏,大談革命前的俄國農奴痛苦,眼前莫斯科人民的痛苦反而看不到;羅馬教堂的鐘聲是否還響著,來茵河是否逆流,自然是更發不知道的了。機會主義的指導,不但葬送了義大利的革命運動,而且還葬送了德國革命。

   「祇有全世界工人階級的勝利,才能保證蘇俄已得勝利的勝利。」這是列甯的「格言」。「世界帝國主義國家因蘇聯的存在與發展,常想聯合出兵,傾覆蘇聯;徒以各國自大戰以後自已國內滿目瘡痍,革命的勢力,醞釀日深,致不敢嘗試,」這是史達林派主張造成世界革命環境的中心思想,但是他們不知道革命是歷史演進的一種必然結果:可以推進而不可以製造,因此蘇聯在西歐資本主義的暫時穩定之下,鼓動的各國革命運動,皆慘遭失敗而一落千丈,第三國際於灰心之餘,遂轉而注意到東方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

3. 東進政策時期

    殖民地是帝國主義者賴以生存的市塲。帝國主義者從此取得他的原料品再以數倍的利息出賣他的過剩生產品,以維持他的殘喘。大戰如春雷一般的震醒了全世界被壓迫的民族,民族自覺的口號一時高喊入云,其中以土耳其與中國革命尤爲猛烈,中國更以其過去和未來所站位置的重要,中國民族的解放,更足以制帝國主義者的死命。西進路不通,東方民族解放運動又復澎湃如是,第三國際就不得不改變方向。

    被压迫民族的革命運动,在歷史上的史命是民族解放,所以他的政權是統一的各階極聯合的政權,而不是什麽蘇維埃式的政權,他的重要使命是國家統一,民族的平等自由和民生問題的解決。第三國際同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的聯合戰線,是建築在振憾帝國主義最後的臺柱上面,在第三國際的策略上說:祇能算一種側面戰而不能作一種正面戰。因爲帝國主義的經濟力量久已統一了全世界,所以他的暫時穩定,也是有世界性的,無產階級的解放運動在西歐尚且行不通,在無產階級力量異常薄弱的東方國度裏,想用種浪漫式的農民蘇維埃來過度到社會主義的建設上面去,這祇能算一種夢想。第三國際的先生們,希望過於太理想化了,所以他們在東方民族運動當中,竟忘記他們與民族運動聯合戰線的主要意義,以爲在指揮德國的革命,什麽蘇維埃,什麽紅軍,一味的瞎唱。無疑的,這種不顧客觀的環境,一心祇想同化萬方,納之於一軌的革命「希望」政策,結果當然歸於失敗了。

4. 蘇俄建設時期

    東進西進失敗之後,史達林派第三國際又來了一個新的幻想,政治上鼓動和宣傳的失敗,和全世界不景氣的充震,他們想到了經濟上向帝國主義者的進攻較有便利。

    新經濟政策的意外些小成功,盲目的史達林派喜歡若狂,以致連他們老祖宗的金科王律都不要了,他們把新經濟政策的勝利當作社會主義的勝利,當作共產主義的成功。關於新經濟政策,西歐的社會主義已羅舉事實證明布爾什維克是失敗了,是向資本主義者投降了!我們暫且不說;關於布爾什維克的愚昧無知,稍爲說一說。

    誰也知道;一個物產丰饒的國家,如果他的富源沒有發掘,在國家統一與保護關稅條件之下,他的工商業在任何有組織有政治作用的政黨領導之下,都可以發展的,蘇俄經濟的發展,也是這一種的情形,而且,蘇俄國內如果沒有開始時那樣大事破壞,以致元氣凋零過甚,和布爾什維克黨的隨時捣亂與多事更張,他的發展一定還不祇現在

   這個樣子。

    现在蘇聯的五年計畫久已實行了,而且得到了一些成绩,关於他的內容如何?結果如何?當另行詳細討論,現在祇將他的用意說一說:

    蘇俄是一個國家資本主義的國家,他的對外貿易是由國家贸易局辦理的,以之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私人公司交易,他常常是站在有益地位的。而蘇俄的貨物復因賤價原料與賤價工資成本低廉,又他的生產在整個計畫中進行著,貨物的週轉,較爲靈便。所以,五年計畫的進展,使得各帝國主義者深深地感覺到不安,較之第三國際在各國

   鼓動罷工尤爲紧張,這是很有關係的。

    五年計畫如能成功,至少給各帝國主義者以兩種威嚇:第一,蘇俄強迫勞働過剩生產向世界市場低價拍賣的結果,造成世界市塲價格的紛擾,私人資本勢力必至於不能競爭而致於倒閉,失業工人以之亦大量的增加,第二,因對外貿易的勝利,現金的輸入,將使蘇聯工業發展,各項建設日臻完工,再加以對於世界無產階級的引誘,使其嫉視本國趨向蘇聯,所以,五年計畫的實行,不是純粹的內部建設,而是一種急極向外進攻的方略。

    至此,蘇联向外的進攻,又轉變了一個方向,如果西進政策是一種正面的,東進政策是一種侧面的進攻的話,那末,五年計畫就是一種間接的進攻了,在近世的意義上說:這種進攻較前者是要求得利害。

(乙)——第三國際與蘇聯共產黨的關係

    第三國際非常可憐,她不過是蘇俄共產黨的一個御用機關罷了,共產黨爲表示他們不是封建社會的產物起見,很喜歡引用機器來說明組織路線,如果我們也用機器來說明蘇聯同第三國際的關係,可以說蘇俄是發動機,第三國際則不過是一個工作機罷了。按組織原理講:第三國際應該指導蘇俄共產黨,可是實際上是蘇俄共產黨指導第三國際。

    蘇俄共產黨的先生们公開地說:第三國際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而有這個領導資格的,祇有有戰鬥經驗和歷史的蘇俄共產黨,這句話的意思,蘇俄共產黨不但沒有把第三國際看作一個領導機關,而且把她看成個與職工會,農民蘇維埃同性質的東西去了。

 一九二一年第三國際召集之第三次代表大會,法國工團主義代表沙萊狄因反對第三國際設立在狄克推多的莫斯科和主張各國共產黨爲應付本國的革命環境應有多量的自由,而遭柏格烏的陷害,從此可以證明蘇俄對於第三國際的態度爲如何了。

    第三國際不但在组織上是蘇俄共產黨的附設品,在意志上也是蘇俄的附設品,第三國際是没有他的政策的,蘇俄共產黨對世界各國的策略就是她的政策。舉凡一切政治宣言和大綱,無不在蘇俄共產黨先行討論,再拿來通過執行。

    因为有这種关係,所以第三國際的政策,通是站在蘇俄有益點出發,而蘇俄對於世界革命的援助,卻又不是站在扶助的地位,而是站在利用和操縱上的,故革命高漲一到於蘇俄有不利的時候,第三國際就感到沒有辦法,來應付這個革命的高潮。

    關於世界革命,蘇俄共產黨曾有過三種不同的意見:在左派方面——托洛茨基派,主張竭力援助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否認一個國家有建設社會主義之可能;在右派方面——利可夫派,主張暫時放棄世界革命,專門努力社會主義的建設;在幹部派方面——史達林派,則主張一面從事社會主義的建設,一面從事世界革命的鼓吹。

    這是一個謎!在所謂世界革命的大本營,調和的史達林派竟得到最後的勝利。而懂得這個謎的人卻祇有史達林一個。我們要猜透這個謎,對於俄國的民族性必得先研究下。

    俄羅斯民族是一個生活在小說中的民族—如果可以這樣說的話;他們癡呆的神氣,遲鈍的眼光,你可以看出他們正在做著各種不同的夢,在沙皇時代,有些是信著死後的美滿的天堂;所以雖在地下室過著非人的生活,也就怡然自慰了。有些是做著將來的黃金時代的夢;縱然這個夢要在幾代之後,才能實現,他們也是願意的。無政府主義和共產主義,所以在俄國先後都能受到歡迎的,也就是因爲他本身就是一個夢的緣故。

    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後人民生活之艱苦,眞是非筆墨所能形容!然而他們猶能挨著饑餓風雪按班就序去領那少至不可再少的黑麵包,大斯拉夫主義的夢是有大的作用的。實在俄國革命後的現狀是太不合人滿意了,一切都同原先許給人的相差太遠,狡猾的領袖們要想維持他們的利祿,不能不欺騙他們。他們很巧妙的詛咒帝國主義,他們的一切失敗通是帝國主義者所造成的。在國內盡量鼓動他們人民對於外國的惡感;世界革命的口號喊得這樣通天架響!俄國革命的夢是現實了,而又不能令人滿意,他們又來了一個新的革命的夢。俄國的人民就在不斷的夢裏度著他們如醉如癡的生活。

    革命是最高的道德,誰也有因反革命而被處决死刑的時候。革命是成功了,而結果是這樣的壞,這是世界革命沒有成功的緣故,大斯拉夫主義的俄國人民,在帝俄時代就有著統一世界的夢,現在做了共產黨的選民,聽說世界革命可以由他們領導完成。他們有些心動了:美國的黄金,德國的機器,中國的絲茶,等而下之以致於日本的玩具,一切都成了他們的外府予取予求。现在是如此的令人不滿意,將来又是如此的美滿,他們那得不爲之心動。

    史达林是一个大俄罗斯主義者,同時也是一個俄罗斯民族里钻出來的人,他知道俄國人民是祇有如此才可以欺骗。第三國際也就如此這般在莫斯科成立了。

    第三國際的成立,是蘇俄共產黨欺騙俄國人民的一種工具,也是統治其他聯邦的一種工具。

(丙)第三國際與各國共產黨的關係

    第三國際是十分可憐已如上述,然而他對於各國共產黨却是神氣十足的。

    第三國際除了對於蘇俄共產黨外,可謂一個十足的民主集中制的集團,他不但有改組各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權力,而且還有解散各國共產黨的權力。(高麗共產黨就是第三國際解散的。)列甯曾頒佈了有名的二十一條,爲各國共產黨加入第三國際的張本,到現在這個條例已成了過去,一國共產黨能否稱爲第三國際的黨羽,並不以他能否遵守二十一條爲轉移,而以他能否服從蘇俄共產黨的命令爲轉移,能否遵從史達林的意志爲轉移。

    爲什麽各國共產黨這樣鞠躬盡瘁服從第三國際咧?爲了解答這個疑問,最好引用「盧布黨」這個名詞。因爲各國共產黨經濟上的供給,有待蘇俄盧布的接濟,而蘇俄的盧布接濟又以能否服從他的命令爲轉移。物質的關係,使得唯物史觀的共產黨不得不爲蘇俄共產黨的走狗!

    第三國際指導各國共產黨,是不直接由她自己指導的,而是由她的代理人—什麽代表—指導的。這个簡单的俄國人,他的意志是十分偉大的。各國共產黨不但不能反對,而且不能懷疑,他的逻輯:懷疑就是反對第三國際,反對第三國際就是反革命。第三國際代表如此無理的專橫,使得各國共產黨裏面的有志之士,渐渐的脫離了共產黨走到反对方面去,結果留下共產黨里面的祇有卑鄙的投機分子,第三國際所希望的世界革命高潮,自然也因此成了泡影。

    第三國際對於世界革命,名義上是援助,實際上是破壞。譬如一九二五年的英國大罷工就斷送在季諾韋也夫的一封信手裏:德國的大革命,都失败於第三國際代表拉狄克機會主義的指導。其他如中國的革命土耳其的革命,站在革命的立場上說,至少我們應視爲正在開始完成歷史的使命,而第三國際偏要說中國的革命同土耳其的革命是失 敗了;偏要在十八世紀中國江西的鄉村裏成立蘇維埃,誰謂第三國際不在破壞世界革命。

    蘇俄爲了欺騙本國與世界的無產階級,不得不借用第三國際;各國的共產黨爲了騙得蘇俄的盧布,也不得不借用第三國際,由是第三國際在彼此利用下有了他的地位。

第二 第三國際擾亂世界和平之計畫

    蘇俄是一個所謂兩重外交政策的國家,他的對外政策的执行是由他的替身第三國際分別奉行的。

    俄國革命後,國際地位非常低落。始則被帝國主義者武力的包圍與經濟的封鎖;繼復飽受帝國主義者的輕視與冷落。蘇俄要打破這層難關,不得不求助於各國的工具—共產黨。

    世界無產階級開始确實爲俄國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的眩惑了:

   「勞農政府」名詞是何等的漂亮而令人迷戀呵!

    第三國際在全世界無產階級的熱烈的而又詫異的情形之下成立了!他的主要的任務是散佈所謂無產階級的祖國—蘇聯的種子於全世界;是設法提高各國工人對於蘇聯的同情心;是設法唆使各國工人去反對自己的祖國以擁護國聯,第三國際的成立是爲蘇俄的,故人們一想到第三國際的時候,就不難想到站在他後面的蘇俄,而蘇俄國際上地位的日益增高,亦確實幫忙了第三國際許多—至少是充實了他的力量。

    狡猾的蘇俄老是這樣的狡猾:他把一切擾亂世界和平的醜惡計畫都交給了第三國際,他把一切爲世所垢病的陰謀都嫁禍於第三國際,他卻大唱高調,希冀獲得世界的同情,以抬高在國際上的地位,他的計畫是實現了!我們現在就研究他怎樣實現他自己的計畫。

甲、蘇俄在國際上的地位

    蘇俄是很自傲於他有自己御製的國際—第三國際。他並不以加入帝國主義的國際聯盟为急務,他同帝國主義者看不起他一樣非常瞧不起國際聯盟,他把國際聯盟看作強盜的聯盟,國際聯盟的會議看作強盗的分贓會議。

    然而他不願與世界隔離,他願意同世界各國發生外交上和商業上很好關係,他的經濟是太落後了,而且在革命過程中破壞太甚,資本與人材不得不借自異國。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曾經企圖過以世界革命的口號求助於世界無產階級,但是結果是失敗了:他不得不轉而求助於世界帝國主義者。

    養虎傷人原是世界最笨不過的事體。國際帝國主義爲爲了這曾經用經濟的同盟來封鎖過蘇俄,他們知道一個與自己根本不同的怪物的滋長於他們的將來是不利的;他們也知道應當在他未長成人以前就該將他扼死。

    帝國主義者老是這样彼此矛盾:資本家老是這樣見錢眼開花,蘇俄乃得利用種種機會,取得國際有利地理。

    蘇俄外交的勝利,地理的位置是有很重大的關係的。蘇俄佔世界陸地六分之一,位於歐業的交界;而與他毗鄰的,又是些著名的弱國,如:芬蘭,波蘭,立陶苑,立特的,羅馬尼亞,波斯,阿富汗,印度,土耳其,中國,這此國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是不能爲害於蘇俄的,他利用民族自決的口號,把這些國家從帝國主義者手裏奪來,成爲他的與帝國主義者的緩衝地,帝國主義者想從陸地進攻蘇俄是不容易的。這些國家:有的是在外交上已經同蘇俄訂定互相保障條例,有的在精神上至少是同情蘇聯的,帝國主義者要進攻蘇俄,必須經過各小國,代人受戰這是誰也不會贊成的,同時在海路方面,蘇俄也站在有利的地位,他的海岸線雖長,而適於航行的卻是很短,因此他的海軍雖然很弱,但是特別易於保守。

    因爲這些關係:所以蘇俄對外政策第一步是怎樣去籠絡這些小國,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的時候,列寧爲了消滅俄羅斯境內民族間彼此的軋礫,曾經宣言允許歸蘇羅斯帝國領土以內的諸民族完全自決,允許他們去建設他自己所需要的國家,從這個宣言發表之後,蘇俄境內的諸民族紛紛宣告獨立,西北部的芬蘭,伊思得尼亞,立陶苑,利沙尼亞,波蘭諸國,卻成立了他們自巳的國家。蘇俄眼見得這些是有些兒過於瞎鬧,於己不利,因此他不能不設法補救,所以他在允許東都的白俄羅斯【析世鑒:「東都」,原文如此,疑有誤排。】,烏克蘭,亞塞爾巴的亞,阿美尼亞,就耳的亞諸邦自決的時候,就不能不有所限制,及至援助蒙古民族自決的時候,他已是將赤色帝國主義者的眞面目揭露無遺了。

    當列甯允許境內民族以自决的時候,也許那時已不是唯物主義者了:所以他以無赔償無合併之世界永久和平的口號,去反對一切侵略主義,贊成各民族之獨立與自由,及至上當之後,他方恍然大悟,不能不抓破紙糊的面目,而責人以賠償求人之合併了。

    事情大大出於意料之外:蕞爾的波蘭,芬蘭,諸部,不但不對於蘇俄之慨然表示謝意,而且最近在以法英爲中心的情形之下組織联盟向蘇俄表示慊意了。

    不管結果如何地出人意料之外,而蘇俄外交之得助於各小邦,卻是不可忽視的。當一九一七的時候,各大國對於蘇俄是蔑視與尋仇,各小國則因蘇俄放棄帝俄時代之一切侵略政籠而表示好感。各帝國主義國家不願將各小國委棄於蘇俄,慢慢的同蘇俄表示接近。

    現在蘇俄已是國際上重要角色之一了:

    一九二六年英張伯倫爲了組織反蘇俄戰線,曾經大大地賣力過,結果是因帝國主義者間彼此之不能調和而失敗了!

    戰後;德國是國際上一個最沒有地位而展有野心的國家!他要恢復戰前的光榮,發揚大德意志的精神,不能不挾俄以自重。而蘇俄亦因欲從德國取得近代工業上的一切供給;破壞帝國主義者間的聯合戰線,亦祇有誠心相向。故德俄的邦交在國際上說較之其他各國獨爲維持最久。

[上一页][目前是第2页][下一页]


  一九二四年法國,英國,義大利爭先恐後地承認蘇俄,他們承認蘇俄的動機:一方面固由於蘇俄在經濟上以及政治上已經比較的穩固——那時蘇俄已徑成立七年,同蘇俄恢復邦交,對外貿易可以獲到利益。同時他們因彼此間利益衝突,誰也不願外交上多一敵人,也不能不算一個緣因。

    歐洲同蘇俄的關係是在猜忌與競爭中進行的,所以其結果莫斯科常站有利的地位,莫斯科對列強的外交,有著一種法國貴族婦人的矜持態度,她很相信:列強在她的偉大的購買力引誘之下,一定要向她投降,她固不必因了同列強的關係中止而恐慌,亦無需因同列強的關係恢復而引爲榮耀。

    美國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同蘇俄恢復正式的外交關係。尊嚴的資本家的態度自然是不願與襤樓的工人爲伍,可是這種態度萬難永久保持,現在已在動搖中了,美國對於歐洲同蘇俄商業之頻還,一方方覺得歐洲之解衣包火甚爲不智【析世鑒:「一方方」,原文如此,疑爲「一方面」之誤排。】,而同時亦覺個人單獨之反對無效其不智獨爲特出,所以近來言論界對於不與蘇俄接近之主張,己不如前此之堅決:而同時工商業家向蘇俄投資之企圖,亦日趨成熟,如果最近之將來,國際上不發生大的變動,美俄邦交的恢復,我們將見其隨合同契約之自由締結而臻正式。

    五大強國之一的日本,在國際問題上並不十分重要,他祇在列強討論太平洋問題和拉攏幫手的時候才爲人所注意—自然他自己是高抬其身價的,蘇俄心目中固然看不起日本,然而他要免去東顧之憂,和東進政策之無人掣時,他不能不賣好日本;日本亦因欲取得亞洲俄羅斯特種經營之優越地位,故亦樂與周旋。

    蘇俄對外政策並不因同列強發生外交上之關係而放棄其世界革命計畫。所謂兩國相交,是「相互担保維持眞正友谊與尊重平等原則,共同負荷善鄰責任」。原不過帝國主義者外交家欺人之談。在蘇俄的心目中是絲毫沒有存在的。有時他也参加國際聯盟的非戰會議,然而他毫不迷信此會有何效驗,他把参加國際的會議,實行他的議會政策。站住演講臺,他可以抨擊帝國主義者的外交政策併宣布其陰謀。

    蘇俄的國際地位雖己增高,他的企图却失敗了!蘇俄對外政策的根本路綫:聯絡弱者排斥強者,一時曾收過很好的效力,現在却巳在崩潰中。

    蘇俄赤化令世界計畫之失敗:一方面由於主義之乖僻與立意之不善;一方面則由於時期之未至與操持之過激。

    現任我們已明瞭蘇俄在國際上所處之地位,進一步我們再研究他怎樣經過第三國際去赤化全世界。

   

乙、經濟的進攻

    蘇俄想要赤化全世界,秉著造謠的慣技,不曰:世界革命潮流業已高漲;則曰:國際資本主義已開始崩壞。至其結果:不但預言式的造謠不辛而不中,併且與世界無產階級日漸隔離,失敗之餘,乃不得轉變其策略;於是有所謂五年計畫之實行,竭全力於社會主義之建設。果然:經濟的建設,較不兌現的宣傳爲充實而有功效。五年計畫的前半期己獲著意外的成功,並且有了大批的生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出現,傾銷。

    五年計畫是一種「以守爲攻」的政策,其結果較宣傳階級鬥爭尤爲利害,我們祇要一看下面的事實,就可以知道帝國主義國家對此是如何的注意。

    法國财政界最有權成者約瑟凱勞氏在參議院中演說謂:

   「查法國於一九三○年從俄國購進之貨,總值八萬萬法郎,而购與俄國之貨。僅值三萬萬法,即相差五萬萬法郎,若俄國爲普通國家,其商民所獲大利,仍用以經商,則於法亦無大害,而現在則不然,現在之蘇聯已非一普通之國家,其國內直無所謂商民,所得國外貿易之利,盡歸斯達林氏及其政府,任彼等之所欲而使用,如是五萬萬之法郎,非被用以接濟法國之共黨,引起革命:即用以擴大俄貨在全世界之傾銷,以破壞歐洲商務。」

    日本精通俄國問題之夏登龜一氏對日議院演講謂:

   「俄國五年計畫之成功者,祇有重工業,輕工業反見退步,重工業之成功,足見其熱心擴張軍備,軍用飛機發達至二千架以上,我参謀本部已感受威脅。產業雖無大发展,但軍備則極充實。」

    由此,可知各帝國主義者對於蘇俄政府工業化計畫以及增加農業效能計畫頗爲恐懼:第一,因爲蘇俄是一個國家資本主義的國家,對外貿易由國家經營,在國際市塲上有壓倒其他國家一切競爭力的可能,第二,因爲蘇俄是一個標榜著社會主義幌子的國家,他的成功將使各國發生社會革命,第三,因爲五年計畫特別注意於重工業的發展,是含有軍事性的一種計畫。

    俄國是工業落後的國家。革命後,因帝國主義國家物質上的封鎖,人民所受之苦痛,至今不忘。而同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活躍與夫反蘇俄戰爭之高唱入雲,亦在在使蘇俄感得一種未來的恐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俄處的什麽一種地位?蘇俄自己是非常明白的,對於第二次大戰的準備,蘇俄無一天沒有不注意到。戰事的延長,食糧的限度,蘇俄都有詳細的预算,特別關於重工業的軍事化,尤爲詳盡,他們企圖於戰事宣佈後的廿四小時內即可將一切的重工業工廠變成軍事生產。

    同時帝國主義者對於蘇俄的拑制亦不遺餘力。他們用抵貨的方法來使蘇俄孤立,來阻礙她工業化計畫的進行,來消滅她將來對西方各國的影響。一時用限制俄貨入口與關稅壁壘來排斥俄貨的有法,比,西班牙,美等十二國。美國爲了排斥俄貨在國會裏還通了一個限制由強逼勞動所產生的貨物進口的條例。英德意等國雖沒有排斥俄貨,然而他們貿易的進行也是在國家担保之下進行。

    蘇俄對於新的經濟的封鎖,開始曾用外交的抗議來反對;結果知道不行,才斷然採取經濟的對抗政策。最後,她更加緊了「探併」政策,盡量的把本國的商品,成批的運到世界市場上去和资本主義國家商品應戰。結果這件事大大的引起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不安。特別是她的木材和殺類的出品增加,使得芬蘭,波蘭和羅馬尼亞的經濟喪落。美國亦因蘇俄小麥的推銷,農業大受影響。同時他又訓令蘇維埃海外商務機關以同樣的手段去抵制排斥俄貨的國家。莫斯科的領袖們深深地知道;帝國主義者固然不願意俄貨在他們的市場上出現,却很願意他們對俄商業的發展的。果然,渺茫的將來抵不過現實的誘惑,美法等國終於至少要同俄國發生商業上的關係的。

    在此全世界經濟界充滿不景氣的時候,蘇挾著全國上下一心的雄氣來與國際資本主義爭衡;在英美法德等視之,初不覺有若何險象;然在立陶苑,羅馬尼亞等則受創良深;即蘇俄亦因國際市場價格低落,致其主要出口貨—如煤油木材皮革穀類—的收入大爲減少,而國民的健康和工作效能的損壞以及大量機械輸入的價格業不同時成比例的跌下,所入得不償失,蘇俄亦未嘗不以爲苦,故五月十五日召集之泛歐會議,蘇俄代表李特維諾夫建議共同訂定一經濟互守不犯之公約,謂由此可祛除國際間不信用空氣,俾蘇維埃政府與資本制度政府得共同生存於和平之中,則蘇俄不再欲與資本主義國家作經濟上之殊死戰可想而知!

    惟蘇俄狡黠異常;常好作高论,以取媚當世:其用心是否純正,我們不能不一察其對世界革命之宣傳。

丙、世界革命的宣傳

    第三國際是蘇俄作惡的工具,經過第三國際的路線,蘇俄可以指導全世界的共產黨以爲己用。這層,我們前面巳詳細的討論過:現在我們要研究的:是第三國際怎樣來欺騙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

1. 世界現象之估計

    我們離開了成見,站在純客觀事實上來研究世界,我們有下面四種現象可以看見:一、帝國主義者本身間的衝突:二、帝國主義同蘇俄——所謂無產階級的祖國(?)的衝突;三、所謂共產主義者本身間的衝突。四、殖民地同帝國主義的衝突。這四種不同的衝突,隨著世界經濟恐慌的高漲而日益尖銳化。我們將見這四種衝突的滋長使得全世界越臻於混亂!我們將見有一種新的國際三民主義的國際—在世界上出現。

    第三國際則不然!他一方面肯定國際資本主義新的衰落時期的到臨。她却忘記這了這是一個世界的現象,她見不到蘇聯在世界經濟恐慌中所受的影響,她忽視了蘇俄內部所伏的衝突,頑強的加紧國內的生產,她希望第二次大戰過於迫切,以致忘記了她們階級鬥爭的理論;她不願意知道國際帝國主義者將因赤禍的高漲會進行他們彼此間的妥協。

    總之:第三國際的政策不是站在什麽唯物史觀的觀點上出發的,而是站在希望觀點上出發的,看罷!她爲了充實她的希望恁地在幹她的工作,她一方面盡量的拍賣她的強逼勞動生產品,以擾亂世界經濟的平衡,另一方面她又訓令各國的共產黨支部在各國內造成國內戰爭;牠鼓動各國的工人罷工,暴動,她爲了實現這些計畫,叫她的忠實者在三月六日舉行失業者之遊行示威,在五月一日舉行國際勞動節的慶祝,在八月一日舉行國際和平日的慶祝來反對第二次大戰。

    但是我們來看一看事實,共產國際第六代表大會已經三年了,他們全體動員的三個紀念節,除了大都會裏幾個些少的共產黨員的飛行集會外,我們再看不出有何革命的行動——第三國際所指揮的。反而帝國主義卻在開始妥協,美國延付戰債一年之提議,就是這種運動的開端。

2.「擁護蘇俄」

    當第一次大戰之先,共產黨反對戰爭的口號是:「工人無祖國。」以反對社會民主黨的擁護祖國的口號,現在第二次大戰又將發生了,共產國際却改變了她的口吻,叫工人去擁護蘇俄,她們毫不客氣地把蘇俄當作工人的祖國,叫工人來擁護。

    蘇俄自一九一七年後既己由一個工人的國家變成爲一個特權階級的國家,內容是共產黨的專橫,與官僚的腐敗,猶其可笑的:是他們所舉行的武裝擁護蘇俄——眞是無聊!在西歐他叫赤手空拳的無知工人與他們忠實者,到馬路上去喊擁護蘇俄的口號,在中國她叫她的走狗在江西的深山裏組織紅軍來擁護蘇俄,我們知道:如果蘇俄眞有可擁護的話?擁護也有方法,決不是殺人放火就完了的;也不是喊幾句口號就完了的;而第三國際竟喪心病狂而至如此!嗚呼!哀哉!

    眞的說:第三國際會沒有援助過世界革命,對於世界革命常是破壞,對於無產階級老是欺騙,尤其可恥的:是她對於世界革命力量的毀謗。土耳其與中國國民革命的勝利,西班牙國民革命的勃興,因爲不同於已,她盡力破壞。破壞之不能,則毀謗之,第三國際就是如此援助世界革命,世界革命也就如此離開了第三國際。

第三、第三國際與中國革命

    中國地大物博,出產豐富,在世界原料市場上佔很高之位置,而人口之多,購買力之強,在世界市場上尤爲重要,故久爲帝國主義者所垂涎,如果說:印度是问英國革命的途徑。那末,中國是向國際帝國主義者革命的途徑了:列甯是何等聰明!那有見不及此的道理,所以一九二○年蘇俄就有代表來中國,在中國組織了一個研究社會主義的團體—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萌芽。

[上一页][目前是第3页][下一页]  一九二二年越飛來華,在上海與孫中山先生會見。蘇俄與中國革命勢力的聯絡日臻穩固。我們知道:此時蘇俄對華政策在表面上似乎

   是非常誠意的。

    這種關係一直維持到一九二四年俄羅廷來華。內容才起了轉變。這時,中國起了新的變化,革命潮流的高漲,三民主義的日益深入民衆,國民黨變成了羣衆的黨。在另一方面,因爲中國經濟的落後,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還停頓在工業資本主義的前一階段裏。整個的中國市場,全爲舶來品所壟斷。幾個近代的工廠,大多數都在外人手裹,

   工人程度之幼稚,在世界上手屈一指,故共產主義到處招致激烈的反對。五卅前中國共產黨黨員還不到四百人,就是一個明顯的鐵證。第三國際知道赤化中國,僅靠中國共產黨是不成者,於是開始了他的陰謀。

    第三國際赤化中國的陰謀,是非常有步驟的:第一步,假仁假義地向中國表示好感,似乎站在同情的觀點來援助中國革命。第二步,命令中國共產黨加入中國國民黨,在國民黨內奪取領導權,破壞黨的統一,企圖以共產黨來代替國民黨。第三步,壟斷工農運動,併煽動工農羣衆反對國民黨,擾亂革命的後防。第四步,鼓勵農村暴動,造

   成鄉村赤色恐怖,以破壞中國統一。

    綜上所言:第三國際赤化中國之陰謀,其用心之陷惡與手段之殘酷,都躍然紙上。

    不過我們要知道第三國際是一個工具。實際上用另一種方法來統治中國的是蘇俄。這個,我們拿蘇的政治的進展同他赤化中國的步驟來比一比,就可以明暸了:

    當一九一七—二三年的時候是蘇俄極紛亂之際。內而反革命势力之猖獗,人民生計的破產;外而經濟的封鎖,國際上的孤立。所以這時的對外政策是向人表示好感,一九一九年由加拉罕向中國表示好感的聲明書以及第一步的援助中國革命都是以此成出發的。一九二三年實行新經濟政策,國內戰爭亦已平靖,對外亦次第得德法意英等國所承認。實質上此時蘇俄已開始赤色帝國主義之侵略政策,操縱外蒙古,赤化中國之陰謀,於焉開始。列甯死後,蘇俄黨爭日形劇烈,至一九二六年乃至於破裂。托洛茨基領導下之反對派,向斯達林派作不斷的攻擊。中國問題也就成了他們彼此衝突焦點之一。斯達林要討好於黨內外之羣衆不能不以援助世界革命來資號召。這時西歐資本主義正在穩定之時,中國革命潮流之狂漲,遂令斯達林所茫目。可是中國革命較之其他被壓迫民族的革命是兩樣的。第一,中國革命是有主義爲基礎的。第二,中國革命是有歷史的黨作領導,斯達林看清了這點。所以他支離三民主義而加以曲解。破壞國民黨而實行纂取,及至一九二八年中國共產黨爲國人所共棄後,正斯達林在第三國際的講臺上大喊其世界革命狂潮高漲之時,滑稽的斯達林要充實他新的估計。異想天開,竟唆使他的走狗—中國共產黨—在十八世紀的江西鄉村裹大鬧其蘇維埃。希圖以殺人民放火之恐怖政策來破壞中國的統一。

    我們看了上面的事实:知道斯達林對於中國革命的陰謀,始則想同化中國。同化之不能,乃毀謗之,毀謗之又不能,則破壞之。

    斯達林派要毁謗中國革命,首先是毁謗中國國民黨。

    誰也知道:國民黨是中國歷史的產物,是領導中國國民革命之唯一政黨,在過去艱難的苦鬥裏,替中國民族盡了不少的力量,他是中國全民族最優秀分子的政治同盟,可是第三國際硬說他是一種國會式的組織,國民黨的主要任務是統一中國,再以平和的經濟建設,來發展中國工商業;在黨的政治領導之下,節制資本,平均地權,消滅階

   級鬬爭。他的立場是非常明顯的,而第三國際則誣之爲資產階級的政黨,一黨專政是保障中國革命勝利的必要條件,是軍政時政和訓政時期之必然途徑,第三國際則目之爲個人獨裁。

    由上種種,可知第三國際於中國革命之有意破壞,是非常可恥的!然而她不以事之可恥而銳意進行,這是值得注意的:

    第三國際之成立,本來是引誘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爲蘇俄利用的工具,所以他的政策亦以此爲依歸,在蘇聯的報紙上演說中,我們可以看出一致的論調:即蘇聯大膽地以全世界工人的領袖自居,和某種論調一致的形成,在蘇俄是有她的特別意義的,一方面他可以以此威嚇各帝國主義國家,另一方而他因第三國際的存在,可以將擾亂全世界的責任全加在第三國際身上去,這就是蘇俄兩重外交的張本。

    第三國際是一個非常空洞的東西,她的力量全在蘇俄,蘇俄的興隆,就是第三國際的力量,也就是全世界和平的障礙,所以要消滅第三國際,應從蘇俄開始。

◆ ◆ ◆ 【以上全文完】 ◆ ◆ ◆

    以上《第三國際面面觀》,是以中華民國二十年十一月一日發行之《蘇俄評論》第一卷第二期(南京: 蘇俄評論社出版)同名內容全文爲底本完成數位化處理。網際網路首發【析世鑒】。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日俄战争中清政府的荒诞角色

  受辱的“中立”——日俄战争中清政府的荒诞角色 2014年06月03日10:11   来源: 北京日报 原标题:受辱的“中立” 尽可能大的一块 1900年春夏之交,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山西、直隶和东北地区蔓延开来,并得到了清廷的支持。由此引发八国联军从天津大沽登陆,一路攻入北京。 八国联军之中有沙俄一部,但只是他们入侵中国的一小支部队。真正的俄军主力,是远远超过八国联军总数的十五万人。义和团运动刚刚在东北兴起,沙俄便看到了机会,其陆军大臣说:“这将给我们一个占据满洲的借口。”“中国在衰亡、崩溃,俄国应当利用这一时机,攫取尽可能大的一块。” 这“尽可能大的一块”,就是整个中国东北。十五万俄军打着镇压义和团、保护东清铁路的旗号,兵分七路,席卷而来。当时,清政府在东北的驻军满打满算不过九万人,根本不是俄军对手。当年10月6日,沙俄军队会师铁岭,占领东北全境。 即便是在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时候,列强往往也要为自己的殖民侵略找个漂亮的理由。沙俄要修筑东清铁路,打着和清政府共同防御日本的幌子。1897年12月,沙俄舰队开进大连湾,强租旅顺,给清政府的解释是共同协防一个月前占领了青岛的德国。这样的伪饰当然只是空头支票,但清政府一来无力抗拒,二来又看到了“以夷制夷”的空间,都应承了下来,还答应东清铁路开辟一条支线连接旅顺。由此形成了东清铁路的“丁”字形结构。 而这一次的入侵,沙俄连空头支票都没开。他们俘虏了盛京将军增祺,强迫他在《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上签字画押,规定遣散华兵,交出军火,拆毁炮台,俄国驻军监管奉天行政等内容,完全是赤裸裸的侵略了。 不过,沙俄还是想给清政府一点儿“甜头”,他们抢先承认流亡西安的慈禧集团的合法性,接受其议和要求,接纳李鸿章为议和代表,甚至第一个向列强倡议从华北撤军。沙俄以为这一打一拉,就会换取清政府承认其对东北的占领。 后来的历史表明,沙俄这一次错估了清政府委曲求全的底线。 喻大华说,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放弃东北是一个足以危及其政权存续的严重事件。东北是中原屏藩、京津门户,东北一失,国家安全无从谈起。更为重要的是,东北是“发祥之地,陪都在焉,列圣陵寝在焉,万万无不收复之理。” 1901年1月1日,清政府任命杨儒为全权大臣,与沙俄商办交收东三省事宜。 杨儒是晚清外交使节中为数不多的“硬骨头”,往返沙俄谈判十余次,在威逼利诱之下不为所动。俄方不放弃霸占东北的根本立
  一文说清:苏俄是怎么变成苏联的? 2021年11月18日 下午3:24 苏俄,顾名思义,是苏维埃俄国的简称。 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简称。 一个是国家,一个是多个国家组成的联盟,两者区别还是很大的。 1917年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建立了苏维埃俄国。1918年,苏维埃俄国将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了莫斯科,并将国名正式定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依然称苏俄。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虽然也带俄罗斯三个字,但它与之前的俄罗斯帝国(帝俄)不一样,帝俄的疆域比后来的苏联还要广阔,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只继承了帝俄的大部分疆域。 换句话说,帝俄崩溃后,苏俄只继承了帝俄的大部分领土,就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的大部分领土一样。 剩下的领土上,各民族受民族自决思想的鼓舞,纷纷建立了独立国家和自治共和国。 比如波兰、芬兰宣布脱离俄国独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小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外高加索则分别建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苏俄建立后,打了三年残酷的内战,消灭了白俄军队,粉碎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干涉。在这个过程中,苏俄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军事联盟——他们面临共同的阶级敌人和外国敌人,需要抱团取暖。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各国是独立的,但党的组织是统一的,都服从俄共(布)的统一领导。 战争结束后,斯大林起草了一个《关于俄罗斯联邦和各独立共和国的相互关系》的决议草案,要求各苏维埃共和国以自治共和国身份加入苏俄,实际上是和平兼并这些国家。这个方案遭到了大部分国家的反对。 当时列宁因牙病在哥尔克修养,他知道情况后,认为斯大林有点操之过急,批评了这种大国沙文主义的做法,建议各苏维埃共和国,在平等的基础上成立联盟。 他说:没有各苏维埃共和国最紧密的联盟,便不能捍卫被军事方面无比强大的世界帝国主义列强所包围的各苏维埃共和国的生存”,“各苏维埃共和国之间必须有一个紧密的经济联盟,否则便不能恢复被帝国主义所破坏了的生产力,便不能保证劳动者的福利”。 他还说: 我宣布要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决一死战。我那颗该死的牙齿一治好,我就要用满口好牙吃掉它。 总之,从军事和经济角度考虑,大家必须结成联盟,才能生存和发展,而且必须平等结盟。 这个建议得到

日俄戰爭

  為了應對日俄戰爭,日本 桂太郎內閣 進行了大規模增稅,在1904年4月和12月兩次實行「非常特別稅法」,增加的稅收等於1903年日本全年的稅收。由於戰後日本沒有獲得賠償金,日本政府將增稅七成的制度永久化。此前日本眾議院選舉法規定繳稅10日元擁有選舉權,擁有選舉權人數為98萬,增稅後的1908年選舉,合資格選民增加到158萬人 [12]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取得的土地和海外利益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全部喪失。 大韓帝國 [ 編輯 ]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日本與韓國簽定第一次日韓協約,韓國任用日本政府推薦的財政及外交顧問。1905年日本與俄國議和後,俄國承認日本政府對韓國的指導及監督權,日本隨即與韓國簽定第2次日韓協約,將韓國的外交權移轉給日本,使韓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並設立統監府。1909年簽定第三次日韓協約,取得韓國內政權並解散韓國軍隊,並於1910年被日本併吞。   俄羅斯帝國 [ 編輯 ] 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戰爭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強大軍事力量,自此一蹶不振,國內動蕩不安,爆發一連串革命事件。1905年俄國爆發 第一次革命 ,俄軍在日俄戰爭中的慘敗是革命最直接的導火線,人民將戰敗歸咎於 羅曼諾夫王朝 。 1917年,俄國相繼爆發 二月革命 和 十月革命 ,沙皇統治被推翻,蘇維埃政權建立。   大清 帝國 [ 編輯 ] 日本以 君主立憲 小國戰勝俄國那樣一個 專制 大國,給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動。「日俄之勝負,立憲專制之勝負也」。夏清貽亦提出「日勝何喜,俄敗何欣( 《何日醒》/《快猛醒》)」之觀點。朝野上下普遍將這場戰爭的勝負與國家政體聯繫在一起,認為日本以立憲而勝,俄國以專制而敗,「非小國能戰勝於大國,實立憲能戰勝於專制」。於是,不數月間,立憲之議遍及全國,蓋過革命派之議流。加上日本於明治十五年曾派員赴歐洲考察憲政。清廷遂於1905年派載澤、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次年,五大臣先後回國,上書指出立憲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漸輕,三曰內亂可弭」,建議進行「立憲」。但是,他們指出,「今日宣布立憲,不過明示宗旨為立憲預備,至於實行之期,原可寬立年限。日本於明治十四年宣布憲政,二十二年始開國會,已然之效,可仿而行也」。1906年9月1日(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慈禧太后頒發了《 宣示預備立憲諭 》,開展「 立憲運動 」。 慈禧太后對於這場在自己本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