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définition - 张西曼

 

définition - 张西曼

 voir la définition de Wikipedia

Wikipedia

张西曼

                   

张西曼1895年6月15日1949年7月10日),又名百禄,男,湖南长沙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親中共国民党左翼人士、社会活动家。曾任国府政治顾问、孙中山奉安专刊编辑主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蒙藏委员,中国边疆学术研究会理事长,中苏文化协会(1935-1949)创办人兼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宪政促进会理事长,1945年10月获国民政府颁发的“胜利勋章”[來源請求],1995年被中共中央称颂为“抗日民族英雄”,是中共文化战线唯一获此稱號之人,2005年9月张西曼之女张小曼与冯玉祥之女冯弗伐、杨虎城之女杨拯英、张自忠之女张廉云、赵登禹之女赵学芬、佟麟阁之子佟兵、赵朴初夫人陈邦织等117位投身抗日战争的抗日将领和知名人士的遗孀及子女同时获得中共中央、中華人民共和國国务院、中共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章。

目录

  主要经历

  • 1908年,继兄张仲钧之后,经宋教仁谭仁凤介绍加入同盟会
  • 1909年,入学京师大学堂。并秘密从事地下工作。
  • 1911年1月,到海参崴,考入俄国东方语文专科学校攻读政治经济学,在此期间曾赴俄彼得堡、莫斯科等地考察,并开始接触俄国革命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著作。曾赴海参崴深山招募反满骑兵支援辛亥革命。
  • 1914年,经外蒙回国至东北从事革命工作,秘密开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 1917年,在哈尔滨滨江道尹公署工作期间与友人共同创办了东华学校,后改名为哈二中,该校成为中共东北建党的据点和国内革命者赴苏俄学习和考察的中转站。
  • 1918年,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为接触相关的宣传材料,再赴海参威,开始翻译列宁起草的《俄国共产党党纲》。同时致函孙中山、蔡元培等建议成立社会主义研究会,中俄互助,以学习十月革命的经验,避免以往仅仅利用新军和会党的不足。
  • 1919年7月,应邀回到北京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目室工作,并依靠这里的便利条件,与李大钊陈独秀等组织了社会主义研究会,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同时任外交部俄文专修馆教员,是瞿秋白等的老师。从1919年到1922年,曾三次向孙中山建议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见1949年1月出版的张西曼《历史回忆》“十月革命怎样感召了我”,以及田汉先生1949年8月写的墓志铭:“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等三大政策西曼实为建议者之一”。)[來源請求]
  • 1920年根据共产国际远东局临时主席维连斯基.西比里亚科夫1920年9月1日给共产国际的报告,远东局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需要,先生翻译出版《俄国共产党党纲》、《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宪法》、《劳动法令》等一批党政建构资料的中译本,同时提供给孙中山先生做改造国民党的参考。秋季,任北京大学俄文专修科教员,曹靖华是二期的旁听生。
  • 1921年与北大俄文教员柏烈伟合编出版《俄文文法》一书。 同年与熊希龄李大钊等创“俄国灾荒赈济会”,熊希龄任会长,李大钊任文书股副主任,张西曼任总务股副主任。并在会上为前来北京的苏俄全权代表越飞和熊希龄之间任翻译。
  • 1922年1月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将张西曼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作为“康民尼斯特(共产主义的音译)丛书第二种”印行初版本,据陈独秀1922年6月30日给共产国际的报告,初版即发行3000册,译者笔名用的是“希曼”。
  • 1923年出版《中等俄文典》。同时兼任冯玉祥学兵团中吉合何基沣边章武所在连的俄文教员,并创办了中国大学、民国大学等一系列学校的俄文班。
  • 1924年,创办北方交通大学俄文班。张冲是该校俄文班第二期学生。
  • 1925年,在北京创办中俄大学。出版《新俄罗斯》读本。
  • 1926年,1月17日在北京参加各界纪念黄爱、庞人铨大会,再版《中等俄文典》和《新俄罗斯》读本。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印行《俄国共产党党纲》中译本第五版(目前已发现有两个不同的第五版版本)。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南下任武汉国民政府政治顾问,兼鲍罗廷外交顾问。
  • 1927年,参加筹备成立武昌中山大学,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兼法学院院长、俄文法政学系主任。出版《苏俄民法》、《苏俄刑法》、《苏俄宪法》。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印行《俄国共产党党纲》第六版。“七·一五”汪精卫分共后营救中大师生二百余人出狱。[來源請求]
  • 1928年,与高鲁等4人同时担任大学院秘书,辅佐蔡元培掌管全国的大学教育。
  • 1929年,任孙中山奉安专刊编辑主任,6月参加奉安大典,后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于伶、宋之的、王季愚等受教于先生,同时兼任陆军大学政治教官,是杜建时黄翔郭汝瑰黄维等的老师。
  • 1930年,译著《苏联文学家传略》刊南京《民生报》。
  • 1931年,随陆军大学迁往南京,“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战到底,反对妥协投降。
  • 1932年,任参谋本部边务组专门委员。同时在中央大学教授“俄国近代史”。後以政见不合,拒任蒋介石让他担任的湖北省主席的邀约。[來源請求]
  • 1933年,任行政院新疆建设委员会委员。
  • 1934年,《中国边疆图书总目》初稿成。
  • 1935年,在南京发起创建中苏文化协会,任常务理事。
  • 1936年,出任蒙藏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立法委员,支持南京各界救国会的工作。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第一个开设了“抗战的国家总动员”课程,号召学生积极投身抗战。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庐山谈话会”,呼吁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全国一致抗击日寇。参加发起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援助绥远抗战[來源請求],救助七君子孙晓村曹梦君等救国会人士出狱。
  • 1938年,在武汉发起国际反侵略协会中国分会,3月两次发表公开声明,为陈独秀的“汉奸”问题辩诬。特别是3月18日的第二次声明,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更坚决表示了“敢负责”为陈独秀辩诬的立场,坚持认为陈独秀“至少是个爱国的学者”,斥责康生王明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指斥陈独秀是“汉奸”的行为是“骨肉相残,殃民祸国”。
  • 1939年,就“五·三”、“五·四”重庆大轰炸致函《新华日报》表示慰问。任中国边疆学术研究会理事长,
  • 1941年,10月兄张仲钧因抨击湘省时政被暗杀,回湖南奔丧。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后,发表文章为苏联辩护,得到“西曼诺夫”外号。[1]
  • 1943年,积极营救被盛世才关在新疆狱中的赵丹
  • 1945年,在重庆创办《民主与科学》杂志。任中央大学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10月10日《中央日报》公布抗战有功人员褒扬名单,获得“胜利勋章”。
  • 1946年1月与楮辅成、许德珩等任九三学社筹备组成员。2月任中国民主宪政促进会理事长、4月离开重庆返回南京,5月4日当选九三学社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央大学教授。11月发表谈话,反对召開制憲國民大會。
  • 1947年,从上年底积极参加中共策動的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為名的反政府学生运动,多次发表公开演讲。为此家中受到搜查,被免去立法委员等一切职务,被开除国民党党籍。[來源請求]
  • 1948年底,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秘密离开南京,先后到达中共江汉军区和中原军区,受到李先念、邓子恢和陈毅等的宴请。1949年2月抵达北平,4月参加南社新南社雅集,后随民主东北参观团赴东北共区,6月参加中共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并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 1949年7月10日,因积劳成疾,身患肺癌在北平病逝,遗嘱“生不能多作贡献于中国受苦的人民,死亦不愿玷污净土”,愿将遗体捐赠协和医院“作科学上继续解剖研究之用”,“以福利于后之患者”,终年仅54岁。身后由董必武、周恩来、林伯渠、李维汉、李达、周扬、郭沫若、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陈绍禹(王明)、陈其瑗、章伯钧、蔡廷锴、谭平山、邓初民等19人组成治丧委员会,朱德、聂荣臻、谢觉哉、阎宝航、赖亚力、王昆仑、王炳南、孟庆树等亲临医院告别,并成立以齐燕铭为首的张西曼遗嘱整理委员会。墓碑正面由周恩来落款是“敬题”的“张西曼教授之墓”。碑阴刻郭沫若题字,墓盖是由田汉作、李济深书《张西曼墓志铭》:“权位不动,威武不屈,反帝与反封建,四十年如一日;风雪万里,追自由之光芒,埋骨于此,山岳皆香。”旁有小碑为其夫人魏希昭墓,正面是李淑一的题字,其碑后有柳亚子赠诗。

  政治生涯

张西曼翻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中译本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党的纲领是党的旗帜,张西曼翻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中译本1927年以前代替当时不能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国共产党党纲》有力地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张西曼在自传年表中提到的“俄国共产党党纲,民九年出版,民十六年绝版”,除民九年(即1920年)的版本已经在共产国际文件中得到肯定但还没有找到原书外,已发现从1922年1月至1927年3月,该书被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属的李达为首的人民出版社作为“康民尼斯特(共产主义的音译)丛书第二种”连续印行了六版名义下的七个版本(目前已在莫斯科的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原列宁图书馆)、法国里昂市的市立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共发现5本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印行的1922年1月的初版本,2005年1月在广州革命历史博物馆存的1926年的“康民尼斯特(共产主义的音译)丛书第二种”第五版的名义下的两本书时,发现存在着字体、标点、格式均有不同的两个第五版的版本,并且1927年的第六版最上方的标题从“康民尼斯特丛书第二种”改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现存张西曼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在全世界共发现了11本书,代替当时不能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国共产党党纲》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2011年7月,张小曼看到共产国际解密文件的第一本,在共产国际远东局临时主席维连斯基.西比里亚科夫1920年9月1日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证实,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1920年8月由远东局出版了一批中文书籍,包括《俄国共产党党纲》、《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宪法》、《劳动法令》及其他许多小册子,均由张西曼翻译,证实张西曼的回忆是正确无疑的。2011年9月根据南开大学有路书店提供的资料,张小曼得到了浙江大学“中美百万册数字图书数据库”保存的《俄国共产党党纲》1922年1月的“康民尼斯特丛书第二种”的电子版,由于浙江大学图书馆没有原件,原书应该保存在美国,那么目前所存世的1922年1月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西曼翻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已经有6本书,《俄国共产党党纲》中译本从1920至1927年间先后有八版共找到12本书了。

  文艺和学术著作

  • 《俄文文法》
  • 《俄国共产党党纲》(译作)
  • 《中等俄文典》
  • 《新俄罗斯》读本
  • 《总理奉安实录》等主编
  • 《苏联新宪法草案》(译作)
  • 《苏联宪法》(译作)
  • 《民主与科学》(杂志)主编
  • 《西域史族新考》
  • 《历史回忆》

  中共官方評價

张西曼先生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两次国共合作和加强中苏友谊都做出重要贡献,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童小鹏题字语)。在蒋介石统治时期始终公开支持中共、公开宣讲马列、公开主张停止内战,联苏抗日,也因此开罪蒋介石,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免除立法委员职务,住所也遭到了搜查。因多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倒在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新中国」的大门外。

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不仅顺应历史潮流,而且推动历史潮流的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英勇投身于抗日运动的民族英雄。毕生公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

  参考文献

  • 张西曼与北京大学 —— 张小曼
  • 《四十年革命为人民 绝不投机变此心》王昆仑、屈武、朱学范、王炳南、潘菽
  • 《西曼,你得活下去!》(诗)田汉
  • 《悼张西曼先生》邓西园
  • 《英勇无畏的文化战士张西曼》阳翰笙
  • 《我所知道的张西曼》杜建时
  • 《张西曼教授支持救国会的斗争》孙晓村
  • 《张西曼先生留下的印象》谢韬
  • 《我国第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团体的组织者是张西曼》刘泽洪
  • 《张西曼是三大政策的积极建议者》李玉贞
  • 《纪念俄语教学前辈张西曼教授》李明滨
  • 《张西曼先生对新疆建设的计划及研究西域史的贡献》房建昌
  • 《张西曼与南京学生运动》许荏华
  • 《张西曼纪念文集》张小曼编 1995年6月 431页
  • 《张西曼与中国民主宪政促进会》张小曼
  • 《张西曼在五二O学生运动前后》张小曼
  • 《九三学社的早期历史和张西曼》张小曼 中共重庆党史资料委员会《红岩春秋》
  • 《寻找〈俄国共产党党纲〉六版中译本的经过并试论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作用》张小曼
  • 《抗日民族英雄张西曼与中苏文化协会及联苏制日方针》张小曼等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太平洋国际学会(英文:Institute of the Pacific Relations,lPR)是美国一些资本家和资产阶级学者组成的一个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至50年代后期,

  太平洋国际学会 ( 英文 :Institute of the Pacific Relations, lPR )是美国一些 资本家 和 资产阶级 学者组成的一个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至50年代后期,以 亚太地区 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文化、民族等问题为关注内容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举办了13次以 亚太地区 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民族等问题为内容的国际会议,出版了千余种相关书籍,并在14个国家设立了分会,可谓当时 太平洋地区 一个较活跃的国际组织。  [1]   中文名 太平洋国际学会 外文名 Institute of the Pacific Relations,lPR 性    质 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 存在时间 1925~1960年 总    部 初在檀香山,后迁纽约 目录 1   成立 2   性质 3   名称 4   组织机构 5   活动 6   刊物 7   解散 成立 编辑   语音 1925年,为增进 太平洋 沿岸各民族的相互了解,推动民族关系的改善,由 檀香山 的 基督教青年会 及一些 学者 、 实业家 发起,来自 美国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中国 、 夏威夷王国 、 日本 、 朝鲜 (日占)、 新西兰 、 菲律宾 的代表在当地集会讨论 移民 、 外交 、 经济 、 宗教 、 种族 、 文化 等问题。太平洋国际学会自此成立。总部最初设在 檀香山 ,后于1934年迁至 纽约 。秘书长爱德华·卡特(印度 YMCA 前主事)是发起人之一。  [2]   性质 编辑   语音 学会“以研究太平洋各民族之状况,促进太平洋各国之邦交”为宗旨。学会是 非政府组织 ,强调“完全系个人的自由活动”。会员最多时包括 中国 、 苏联 、 美国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法国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缅甸 、 日本 、 荷兰 、 新西兰 、 巴基斯坦 、 菲律宾 、 英国 共14个分会的团体会员及个人会员,其中来自 学术界 和教育界者占了相当的比重,余者依次分布于 商界 、新闻出版界、 社团 、 法律界 等。有 自由主义 和 国际主...

1913年5月,時美國駐上海總領事桑頓·懷爾德向在北京的駐華代理公使報告孫中山的一次談話:「當來訪者說,萬一發生內戰,日本突然襲擊滿洲,孫中山答稱『滿洲並非整個中國』。有人提出警告,俄羅斯屆時將完成對於蒙古的接管,孫中山指『留下的地方才是真正的中國』。」歷史學家袁偉時評論:「孫文沒有認識到,一個在野的政治領袖根本無權轉讓本國的領土;假如他認為那不是本國領土,那就更加無權說三道四了。」懷爾德評論:「這位受到哄騙的人已經把自己絕對地投入到日本人的手中了。」[94]

1913年5月,時美國駐上海總領事桑頓·懷爾德向在北京的駐華代理公使報告孫中山的一次談話:「當來訪者說,萬一發生內戰,日本突然襲擊滿洲,孫中山答稱『滿洲並非整個中國』。有人提出警告,俄羅斯屆時將完成對於蒙古的接管,孫中山指『留下的地方才是真正的中國』。」歷史學家袁偉時評論:「孫文沒有認識到,一個在野的政治領袖根本無權轉讓本國的領土;假如他認為那不是本國領土,那就更加無權說三道四了。」懷爾德評論:「這位受到哄騙的人已經把自己絕對地投入到日本人的手中了。」[9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3%E6%B8%85%E9%9D%9E%E4%B8%AD%E5%9C%8B%E8%AB%96

◆ 蘇俄與中共 ◆ △ ·隱 叟: 蘇共派系鬥爭與中華民國內亂(共6页)

◆◆ 蘇俄在中國 ◆◆ ▼ ◆ 蘇俄與中共 ◆ http://blog.bnn.co/hero/xsj1/ △ ·隱 叟: 蘇共派系鬥爭與中華民國內亂(共6页) ·迪 人: 史大林奪取中共領導的經過(共2页) ▼ ◆ 鮑羅廷與民國亂局 ◆ △ ·傅秉常: 對鮑羅廷、加倫之印象 ·白 瑜: 我亦談談鮑羅廷(共2页) ·周佛海: 鮑羅廷授給中共的戰術 ·鍾起鳳: 鄒魯力抗鮑羅庭記——民十二年在廣东大學與共黨鬥爭一幕 ·簡又文: 鮑羅廷過鄭回俄記 (共2页) ▼ ▼ ◆◆ 軍界聞人 • 西北軍聞人 ◆◆ △ ·石敬亭: 馮玉祥部基本派系述略 ·謙 廬: 春明舊夢•西北軍聞人志略 ◆◆ 蘇俄在中國 ◆◆ ▼ ◆ 民十六搜查俄使館事件 ◆ △ ·懶 泉: 俄使館一段歷史 ·國 華: 在俄大使館之李大釗(共2页) ·李秋生: 「在俄大使馆之李大釗」補正(共2页) ·傳記文學: 訪搜查北京俄使館法官沈維翰先生 ▼ ▼ …… 共產黨輒唱中國革命爲世界革命之一部分、 吾人須服從第三國際指揮、 蘇俄是工人的祖國、 列寧是我們革命的導師、 世界革命成功萬歲、鮑羅庭萬歲、 種種口號標語、緣之而起、 其操縱之湖南偽黨部通電擁戴鮑羅庭、 賣國無恥、已視韓國之一進會爲甚、 更公然謂孫先生聯俄、 非擬平等待我爲標準、 奴顏婢膝、恬不知差、 復日思對外暴動、以引起世界第二次大戰、 若恐中國覆亡之不速、 其手段且較 石敬塘、秦檜、張邦昌、吳三桂等爲卑劣、 ▽ 外蒙名爲獨立、實則爲俄附庸、 彼輩乃曲引承認 國內弱小民族自决權一語篇之彌縫、 殊不知對於國內之弱小民族、 政府當扶植之、使之能自決自治、 規定於孫先生手著之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曰國內、曰政府、界限何等明瞭、 而共產黨操縱之武漢會議、 借本黨之名義、 承認與外蒙互派代表、 如是自決、 則滿族自決、而東三省亡於日、 藏族自決、而西藏亡於英、 共產黨雖欲盡與中國之版圖、 獻諸蘇俄而不可得矣、 ▽ 其他如俄國歸還侵地、僅懸虛文、 把持中東路、見諸事實、 彼輩更掩護不遺餘力、 禍機所伏、 共產分子之人心、悉歸化於蘇俄、 而全國版圖、 將爲列強與蘇俄所瓜分、 打倒帝國主義、 亦不過其口頭禪耳、 結果則中國成爲帝國主義者之囊中物、 蓋蘇俄爲柔性之帝國主義、 其他各國爲剛性之帝國主義、 吾人以反抗帝國主義爲職志、 在排除任何國家之政治侵畧、經濟侵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