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今天的新苏联,虽然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其困难充其量也只是在旧苏联入侵阿富汗前的水平,离91年还有很长的时间。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大国,有着只够毁灭地球几十次的核武器,有着庞大的军队,有着数千万党员,但是苏联在没有军事冲突的情况下,走到了末路。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历史上无论哪个帝国的谢幕都是血流成河。 所以苏联解体的意义与路径,值得深入研究。而这种研究对现实也带来了影响。比如新苏联对老苏联解体的研究与历史教训,对意识形态的管控,达到空前绝后的水平。 苏联从东升西降到衰落再到财政困难到帝国瓦解,足足持续了近30年。在美国的苏联研究界,绝大多数人认为苏联可能会存在很长时间,自己的子女辈,孙儿辈也不得不和苏联共存。甚至有的研究学者在八一九之后,都认为苏联还会存在下去。只有极少数的学者,如布热津斯基预言了苏联的解体。 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但是偶尔也会对仗。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也是各种大撒币,在全球各个角落和西方全面对抗,喊出了东升西降。 苏联的经济困难,来源于八十年代的被压制的石油价格,以及阿富汗战争让苏联不停地失血,以及难以为继的军备竞赛导致苏联出现财政危机。 当财政危机出现后,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今天的新苏联,虽然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其困难充其量也只是在旧苏联入侵阿富汗前的水平,离91年还有很长的时间。 很多人wishful thinking认为新苏联很快就会崩溃,一个手指头就能推到,那是既不了解新苏联也不了解历史发展规律。等到什么时候新苏联的列宁格勒开始排队买米,货架空空如也再说。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日俄战争中清政府的荒诞角色

  受辱的“中立”——日俄战争中清政府的荒诞角色 2014年06月03日10:11   来源: 北京日报 原标题:受辱的“中立” 尽可能大的一块 1900年春夏之交,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山西、直隶和东北地区蔓延开来,并得到了清廷的支持。由此引发八国联军从天津大沽登陆,一路攻入北京。 八国联军之中有沙俄一部,但只是他们入侵中国的一小支部队。真正的俄军主力,是远远超过八国联军总数的十五万人。义和团运动刚刚在东北兴起,沙俄便看到了机会,其陆军大臣说:“这将给我们一个占据满洲的借口。”“中国在衰亡、崩溃,俄国应当利用这一时机,攫取尽可能大的一块。” 这“尽可能大的一块”,就是整个中国东北。十五万俄军打着镇压义和团、保护东清铁路的旗号,兵分七路,席卷而来。当时,清政府在东北的驻军满打满算不过九万人,根本不是俄军对手。当年10月6日,沙俄军队会师铁岭,占领东北全境。 即便是在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时候,列强往往也要为自己的殖民侵略找个漂亮的理由。沙俄要修筑东清铁路,打着和清政府共同防御日本的幌子。1897年12月,沙俄舰队开进大连湾,强租旅顺,给清政府的解释是共同协防一个月前占领了青岛的德国。这样的伪饰当然只是空头支票,但清政府一来无力抗拒,二来又看到了“以夷制夷”的空间,都应承了下来,还答应东清铁路开辟一条支线连接旅顺。由此形成了东清铁路的“丁”字形结构。 而这一次的入侵,沙俄连空头支票都没开。他们俘虏了盛京将军增祺,强迫他在《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上签字画押,规定遣散华兵,交出军火,拆毁炮台,俄国驻军监管奉天行政等内容,完全是赤裸裸的侵略了。 不过,沙俄还是想给清政府一点儿“甜头”,他们抢先承认流亡西安的慈禧集团的合法性,接受其议和要求,接纳李鸿章为议和代表,甚至第一个向列强倡议从华北撤军。沙俄以为这一打一拉,就会换取清政府承认其对东北的占领。 后来的历史表明,沙俄这一次错估了清政府委曲求全的底线。 喻大华说,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放弃东北是一个足以危及其政权存续的严重事件。东北是中原屏藩、京津门户,东北一失,国家安全无从谈起。更为重要的是,东北是“发祥之地,陪都在焉,列圣陵寝在焉,万万无不收复之理。” 1901年1月1日,清政府任命杨儒为全权大臣,与沙俄商办交收东三省事宜。 杨儒是晚清外交使节中为数不多的“硬骨头”,往返沙俄谈判十余次,在威逼利诱之...
  一文说清:苏俄是怎么变成苏联的? 2021年11月18日 下午3:24 苏俄,顾名思义,是苏维埃俄国的简称。 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简称。 一个是国家,一个是多个国家组成的联盟,两者区别还是很大的。 1917年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建立了苏维埃俄国。1918年,苏维埃俄国将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了莫斯科,并将国名正式定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依然称苏俄。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虽然也带俄罗斯三个字,但它与之前的俄罗斯帝国(帝俄)不一样,帝俄的疆域比后来的苏联还要广阔,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只继承了帝俄的大部分疆域。 换句话说,帝俄崩溃后,苏俄只继承了帝俄的大部分领土,就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的大部分领土一样。 剩下的领土上,各民族受民族自决思想的鼓舞,纷纷建立了独立国家和自治共和国。 比如波兰、芬兰宣布脱离俄国独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小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外高加索则分别建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苏俄建立后,打了三年残酷的内战,消灭了白俄军队,粉碎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干涉。在这个过程中,苏俄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军事联盟——他们面临共同的阶级敌人和外国敌人,需要抱团取暖。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各国是独立的,但党的组织是统一的,都服从俄共(布)的统一领导。 战争结束后,斯大林起草了一个《关于俄罗斯联邦和各独立共和国的相互关系》的决议草案,要求各苏维埃共和国以自治共和国身份加入苏俄,实际上是和平兼并这些国家。这个方案遭到了大部分国家的反对。 当时列宁因牙病在哥尔克修养,他知道情况后,认为斯大林有点操之过急,批评了这种大国沙文主义的做法,建议各苏维埃共和国,在平等的基础上成立联盟。 他说:没有各苏维埃共和国最紧密的联盟,便不能捍卫被军事方面无比强大的世界帝国主义列强所包围的各苏维埃共和国的生存”,“各苏维埃共和国之间必须有一个紧密的经济联盟,否则便不能恢复被帝国主义所破坏了的生产力,便不能保证劳动者的福利”。 他还说: 我宣布要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决一死战。我那颗该死的牙齿一治好,我就要用满口好牙吃掉它。 总之,从军事和经济角度考虑,大家必须结成联盟,才能生存和发展,而且必须平等结盟。 这个...
  黨的誕生地上海百年系列之壹 2020年12月28日 14:15      上海 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 上海,坐落在中國東部海岸的中部、萬裏長江入海口的南岸。她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國近現代最早發迹的地方之壹。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大罷工聲援“五四運動”,标志着中國工人階級首次登上曆史舞台。 中國共産黨是馬克思列甯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産物,上海在中國革命進程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産黨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興業路76号)舉行。中國共産黨在這裏誕生,是中國曆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 2021年,中國共産黨将迎來建黨百年。百年榮光,是使命激蕩我們永葆活力。 回望過去,壹個政黨的成長和壹個民族的振興緊密相連。這份偉大事業賦予中國共産黨人的格局與胸襟,遠非那些汲汲于眼前的黨派所能想象。 長征的血戰、抗日的烽煙,開放的探索、改革的攻堅,民族複興的事業每前進壹步,我們黨都要經受壹次洗禮。革故鼎新引領時代,是共産黨人的初心,讓我們這個黨長盛不衰、枝繁葉茂。 從隻有50多名黨員到89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壹大黨,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當年石庫門點亮民族希望的燈火,已經成爲指引13億中國人民前進征程的偉大燈塔。 維經斯基來華與中國共産黨的初創 ——黨的誕生地上海百年系列之壹 十月革命後,面對帝國主義國家的幹涉和包圍,面對國内反動勢力嚴重的叛亂危局,爲了新生的蘇俄政權的安全,爲幫助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實現民族獨立,推動無産階級世界革命,蘇俄政權加強了對歐洲無産階級革命和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指導和支持。俄共(布)代表維經斯基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奉派來華、聯絡中國先進分子、指導創立中國共産黨。 維經斯基曾四度來華,首次來華從1920年4月至1921年2月,時間不短,任務明确,工作成效顯著:不僅推動建立了中共最早的組織,并與中共主要創建人陳獨秀等建立起了深厚友誼。以至此後又有三次奉派來華,是當時來華次數最多的俄共(布)代表。尤其是在國共合作處于困境、大革命處于低潮的危急關頭,維經斯基都以共産國際代表身份奉命來華指導中國共産黨。盡管所持意見瑕瑜互見,但他所獲得的信任是其他國際代表甚至蘇聯顧問難以企及的。 維經斯基小組來華的使命 維經斯基(1893-1953),俄羅斯人,蘇聯共産黨員,全名格列高裏•納烏莫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