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22的博文

布尔特曼 1919年,派往天津,开展革命。五四运动时期,他与李大钊建立了良好关系。20年,回国,任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处主席团主席

  纳乌姆·格里戈里耶维奇·布尔特曼 语言 下载PDF 监视 编辑 纳乌姆·格里戈里耶维奇·布尔特曼 (俄语: Наума Григорьевича Буртмана ,1900年?月?日-1920年12月?日),是 苏联 共产国际 派往中国的革命活动家,往来于 哈尔滨 、 北京 、 天津 。 五四运动 时期,他与 李大钊 建立了良好关系。 [1] [2] [3] 生平 编辑 1900年,出生于熬得萨职员家庭。 1915年,随父母迁居哈尔滨。 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 1919年,派往天津,开展革命。 1920年,回国,任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处主席团主席。12月,手枪走火去世。 参考文献 编辑 ^   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   Наум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Буртман (1900–1920) ^   中国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的城市 追溯党史上的哈尔滨往事

共产国际派代表参加和领导中共一大

  共产国际派代表参加和领导中共一大 2011年07月05日09:12 新华网 索特尼科娃 我要评论 ( 0 ) 字号: T | T [ 导读 ]共产国际、俄共(布)中央委员会远东局等机构派遣代表去中国推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从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到中共一大筹备和召开,都有共产国际代表参与其中,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19年6月,外交人民委员部西伯利亚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ФИ加蓬提议建立有远东各国人民代表参加的东方局。他的提议得到了外交人民委员部的支持:1920年春,建立了一个隶属于西伯利亚委员会的局,该局按国别设了几个处和主席团〔有西伯利亚委员会的加蓬、伊尔库茨克华工联合会的刘尧(音)、卓伊(音)、林钦诺和鲍里索夫〕。(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全宗495,目录154,案卷37,第1—2页。)在其存在的很短时间(至1920年7月)里,东方局在伊尔库茨克成功地改组了隶属于伊尔库茨克省党委的俄国共产华员局支部(其东西伯利亚局改为东西伯利亚委员会的一个处)。(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全宗495,目录154,案卷40,第4页。) 俄共(布)中央远东局也同时下设了一个与东方局类似的外交处,负责对远东各国人民的工作,主任是冈察洛夫,副主任布尔特曼,成员有加蓬。(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全宗495,目录154,案卷21,第8页。)俄共(布)中央远东局向外交人民委员部西伯利亚委员会指明,华工联合会和俄国共产华员局归新建的外交处管辖。 莫斯科方面似乎不清楚这些机构已经组建起来,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在1919年8月给威廉斯基—西比里亚科夫下发了指令,要求他完成下述任务:“唤起远东人民大众求解放的觉悟,支持革命运动,与革命组织建立牢固的联系并通过出版共产主义文献加强宣传工作。” ﹝威廉斯基—西比里亚科夫就东亚国家工作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报告(1919年9月至1920年8月),《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文献集),莫斯科1994年版,第36—37页。﹞ 威廉斯基—西比里亚科夫于1919年9月开始着手此项工作,但据1920年2月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决定,他被调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去完成外交任务了。 共产国际、俄共(布)中央委员会远东局和西伯利亚局、外交人民委员部、全俄中央合作总社 全俄中央合作总社,名义上隶属于粮食部,外交人民委员部

三十四、俄共(布)在俄租界的活动 天津俄租界旧事_李大钊_布尔特曼_俄国 (sohu.com)鲍立维1918年下半年,从海参崴来到天津

  原标题:天津俄租界旧事 天津俄租界旧事_李大钊_布尔特曼_俄国 (sohu.com)   三十四、俄共(布)在俄租界的活动   中国共产党创建之时,得到共产国际和俄国共产党(布)的指导和帮助。由于天津居住着大量的俄国侨民,一批俄共(布)党员来到天津开展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贡献。   鲍立维是居住在天津的俄国侨民,也是俄共(布)在天津的联络员。他于1918年下半年,从海参崴来到天津,住在特别一区。一些文章说他住在俄租界,主要是没有搞清特一区与俄租界的关系。特一区前身为德租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8月中国政府宣布收回德租界,改为特别行政区一区。鲍立维来到天津,主要教授俄语,最初他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并与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联系密切。他还结识了李大钊。由于同情十月革命,加入俄共(布),并被确定为中国的联络人。在五四运动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李大钊起了主要作用。1919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1920年,李大钊护送陈独秀来津。到津后,陈独秀独自去上海,而李大钊则留在天津,并在特一区威尔逊路鲍立维的家与天津的一些革命者召开了会议。后来,鲍立维先后介绍布尔特曼、缪勒尔、荷荷诺夫金、维金斯基等俄共(布)党员与李大钊相识。这些俄共(布)党员都在天津居住过。   俄共(布)代表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最早接触者为布尔特曼和缪勒尔。布尔特曼出生于俄国敖德萨一个职员家庭。1915年随父母迁居哈尔滨,中学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17年曾在哈尔滨组织青年学生革命同盟,并领导了俄国学生的罢课斗争。翌年,组建了哈尔滨青年共产党支部,并加入布尔什维克。1919年3月,他受俄共(布)派遣来到天津,在俄租界俄裔犹太人开办的石德洋行工作,以此掩护所从事的革命工作。他广泛结交京津高校进步师生,5月参加了“天津的五四运动”,9月经鲍立维介绍认识了李大钊,双方对中国革命问题交换了看法,布尔特曼称李大钊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3月,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了。   缪勒尔,匈牙利人,苏俄军官。他被苏俄军方派遣,于1919年初来到中国,在哈尔滨接触过孙中山的代表。9月,他来到天津与布尔特曼建立联系,并在俄租界开展活动。他们广交进步学生,鼓励他们同码头工人建立

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早期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早期传播 2014-08-15 10:40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作者:任希贵   浏览:67   谈及马克思主义传播,一般首先提到十月革命然后北京上海,事实上早在20世纪初,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以下简称俄共(布))通过中东铁路在黑龙江地区已经开始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后,旅俄华人、先进知识分子在黑龙江地区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本文仅就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早期传播作以简要阐述,这对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弘扬黑龙江红色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无阶级革命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最早是经过中东铁路由俄共(布尔什维克)开启,起点在黑龙江哈尔滨。   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1898年,由著名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委托胡贻谷翻译《泰西民法志》(英国人克卜扑所著《社会主义史》的中译本)出版, 这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到马克思名字及其学说的著作。此后一些来华的外国传教士、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中国无政府主义者也在报刊上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这样马克思主义被零星、片断地介绍到中国来。在中国,孙中山是第一个较为系统了解马克思学说的。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留居近一年,他在大英博物馆研究欧洲社会主义运动时,读到了马克思主义著作,这对他影响深远。然而,包括孙中山在内的有识之士只是把马克思学说作为西方的一种思潮进行介绍,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革命思想进行有目的的传播,更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进行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中国进行传播最早是通过中东铁路,以黑龙江哈尔滨为中心开始的。1897年中东铁路开始修筑,1903年全线通车。这条铁路是沙俄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工具,同时也是俄国文化传入中国的重要通道。作为中东铁路的枢纽、工人的集聚地哈尔滨成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心。从中东铁路修建开始,大批的俄国、中国、意大利等国工人为修建铁路在各种行业中作工。自1899年至1900年两年间,就有17万劳动群众忙碌在这条铁路上。[1]他们既是一支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生力军。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它在工人运动中产生,也最受工人阶级的欢迎和接受。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后,尤其是1903年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哈尔滨往事15: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前沿和起点 是1898年开始修建中东铁路的哈尔滨

  哈尔滨往事15: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前沿和起点 2013-03-29 3397 6 分享 早在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研究欧洲社会主义时,就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他是中国第一个较为系统接触马克思主义的人。但是,包括孙先生在内的一些有识之士,都只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去认识,而不可能作为指导革命的思想武器,所以都构不成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起点,是1898年开始修建中东铁路的哈尔滨,而且只能是这里,不可能是别的地方。这是为什么? 一是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革命理论,所以无产阶级的诞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和传播的历史前提。1898年开始修建的中东铁路,汇聚了多达17万的筑路大军,他们是从贫苦农民转身而来的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人数之巨,集结度之高,前所未有。如此庞大的工人阶级队伍的形成,为马列主义革命理论在这里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作为中东铁路中枢和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哈尔滨,也就必然成为马列主义传播的中心。 二是因为哈尔滨位于连接欧亚大陆的中东铁路中枢,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特殊渠道,成为俄共布尔什维克能够最早向这里的工人阶级传播马列先决条件。哈尔滨的工人阶级,并不是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清末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业,在关内一些地方已经形成早期产业工人队伍,但是因为没有哈尔滨毗邻苏俄的地缘优势和中东铁路的特殊渠道,所以无法成为传播马列主义的前沿。 1898年中东铁路开始建设,哈尔滨产业工人队伍开始形成,而这一年适逢俄国共产党成立(当时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如果说工人阶级是马列主义传播的受众主体,那么共产党就是马列主义的传播主体。哈尔滨的工人阶级很幸运,虽然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却有俄国共产党担负起向中国工人阶级传播马列主义的历史任务。(当然,干革命最终还得依靠本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但这不是本文要说的话) 1898年俄国共产党建立后,尤其是1903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取得胜利后,十分重视对中东铁路中俄两国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和教育。1905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哈尔滨工人团”,主要活动在哈尔滨铁路总工厂,同时对松花江航运工人和面粉工人也有很大影响。这个组织的领导人舒米雅茨基以车工为掩护,广泛接触中俄两国工人,宣传马列主义。他在回忆录中说:“不得不个别地和中国工人谈话,有时通过翻译

任辅臣1907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员的工作下,哈尔滨俄国军官学堂任汉语教官的任辅臣,参

  俄共(布)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同时,在中国职员和工人中发展了俄共(布)党员。据有关资料记载,1907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员的工作下,哈尔滨俄国军官学堂任汉语教官的任辅臣,参加了布尔什维克秘密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哈尔滨工人团”,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08年,任辅臣秘密加入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中国国内最早的俄共(布尔什维克)。任辅臣按照俄共(布)的指示,在哈尔滨进行革命活动,在俄国和中国职员工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在哈尔滨接受马列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信仰而成为俄共党员的中国工人和知识分子,以及从哈尔滨走出去和返回哈尔滨的曾经参加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并加入俄共的旅俄华工,其具体数目尚未发现统计。 任辅臣_百度百科 (baidu.com)

建党初期曾经活跃在中共的共产国际代表们

  建党初期曾经活跃在中共的共产国际代表们 王  燕 【字号  大   中   小 】【 论坛 】【 打印 】【 关闭 】   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中,特别是建党初期,共产国际一直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曲折的过程无不与共产国际的指导密切相关,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指导的正确与错误直接反映在我党发展过程的顺利还是曲折中。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是通过派驻代表的方式实现的,从1920年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第一位代表维金斯基起至1932年共产国际代表李德止,共产国际曾先后向中国派过多位代表。这些代表的个人风格、品质、能力也对中国革命有着较大影响。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但透过历史的烟云,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当年那些曾左右中国共产党的航标、引领中国革命航向的共产国际代表们。   共产国际于1919年3月由列宁亲自领导成立,定名为第三国际以区别于第二国际,成立之初有32个国家作为成员国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以当时中国国内的情况,是没有能力派出代表参加这次大会的。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受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李汉俊、毛泽东等人已经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开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从这时起,共产国际就开始派出代表在中国发现革命领导人并进行宣传指导活动。   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第一位正式代表是维金斯基。1920年3月,他和他的妻子库兹涅佐娃、翻译杨明斋一行到达北京,和他一起到达中国的还有几位苏俄代表,他们是斯托扬诺维奇、马迈耶夫和玻林(斯托扬诺维奇、马迈耶夫和玻林在广州活动,联络的是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黄凌霜等)。在这之前,与中共早期领导人交往甚密的是北大俄文系俄籍教员柏伟烈(一译为鲍立威),他与李大钊关系较好,并向他们提供马克思主义读物,《共产主义ABC》英文本就是由柏伟烈带到北大图书馆来的。   维金斯基来中国之初意在联络有共产主义倾向的代表人物,但不知找谁是好,经柏伟烈介绍认识了李大钊、张国焘等人,随后李大钊向其推荐了上海的陈独秀,维金斯基拿着李大钊的信到上海找陈独秀。这时,陈独秀非常欢迎共产国际的代表们对中国革命加以指导,他经常慨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基础薄弱,至今连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无中文译本”。他认为“如果能与共产国际建立关系,无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这一运动的实际经验上都可以得着莫大的帮助”,“共产国